铁马冰河入梦来——读《答案在风中飘荡》有感(1500字).docx

2022-07-11 21:08: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铁马冰河入梦来——读《答案在风中飘荡》有感(1500字).docx》,欢迎阅读!
铁马,入梦,冰河,有感,飘荡

铁马冰河入梦来——读《答案在风中飘荡》有感

男儿要行几程,方可肩扛天地?白鸽越海几里,才能沙暖长眠?,既是歌手也是诗人的鲍勃迪伦在年轻时就对反战运动提出了自己关于和平的思考。但林达曾说过:刺破水面的锐利冰峰,它也许只露出一角。从优美又引人深思的歌词中,我们不仅要看到迪伦对炮火的批判,更应从歌词的晴风中寻找关于和平的答案——和平就藏在每个人的善意里。

《答案在风中飘荡》写于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国内对这场不必要的战争爆发出强硬的反对声,而最终美国宣布停战的原因之中,一定也有参与反战运动的人们的力量。由此可见,和平绝非是由发起战争者的一念之差而决定。恰恰相反,和平是这个国家的人民,这片土地的血肉之躯,乃至这个星球的万千生存者,他们内心深处所耕耘的那一份善意,丝丝缕缕的缠绕在一起。

那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不可谓不是放诸四海皆准。

脱下蓝色道袍,改穿印度平民妇女常穿的白色棉纱丽的妇人在又窄又硬的木板上辗转难眠,她脑海中反复翻滚着白天所看到的悲惨景象,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印度的贫民窟开办一所学校,要让这些被命运扼住咽喉的孩子掌握知识,掌握破开生命荆棘的利刃。也正是这位貌不惊人的妇女,在炮火的威胁下,斡旋两军使之得以暂时停火,只为穿越火线,救出困在医院的37位无辜孩子。

她有一个普通的名字与身份,却有一颗因爱而伟大的心灵,她是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也是照片中平凡无奇的老妇,特蕾莎修女,一位因爱,因执着的善心与善行而活成一座高山的人。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一些小事。正如她的这


句名言,大多数的人都是平凡的群众中的一员,但善行是不分大小的,而和平的怀中,也许恰恰缺一份你的善良。

他出生在被英国用武器的铁链捆得紧紧的印度,少年丧父,平凡无奇,生性腼腆,循规蹈矩。然而在第十九个年头,他却不惜抛弃种姓身份,远赴伦敦求学。戏剧家易卜生笔下有句正暗合这位传奇人物一生的一句话:社会正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他叫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推广者,引领者。他的精神思想带领印度脱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他的绝食以求平息教派仇杀的事迹广为流传,曾经的甘地,也只不过是一位尝试打破旧规却半途而废的少年。

但也正是因为这位蜕变了的少年,白鸽才得以在被殖民的土地上飞翔,橄榄枝才得以在被殖民的土地中生长。不是每个人都会成为掌舵者,但相信我,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把划向和平彼岸的船桨。

也许你注视着雨果发出的对英法远征中国的赞美之辞:发生了一场偷盗,作案者是两个强盗。却忘了瞩目鸦片战争前英国那许多对本国文明人的野蛮行径进行强烈谴责的民众和发起战争前仅仅只输了些许的反对票。也许你钦佩着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出类拔萃的引领和影响,却忘了叹惋一位幸得名篇记载的平凡而又伟大,用鲜血为革命上色的真的猛士——刘和珍。也许你拜服于将一生奉献给肤色斗争的,拥有光辉岁月的曼德拉,却不曾赞赏在曼德拉入狱期间为争取他获释的53个国家的2000名市长。毫无疑问:一个民族最重要的,不是少数仁人志士的坚守,而是群众的向善向美。

迪伦在《答案在风中飘荡》里质问道:一个人有多少耳朵,才能听见身后人的哭泣?要牺牲多少条生命,才能知道太多的人已经死去?他以这样的词句警醒世人,不仅要直面淋漓的鲜血,还要伸出手抹去出现在自己眼前的鲜血。即便只抹去一滴,也是善意,也是善


行,也是和平的一点财富,也是铸剑为犁的一份力量。柴静说:个世界与我们有关,未来的世界也与我们息息相关。和平应是璀璨炫目的星空,而每一个人的行动是悬挂星光的夜幕;和平应是滋润旱地的甘霖,而每一个人的善意是倾下甘霖的雨云;和平应是势不可挡的江河,而每一个人的信念是汇聚奔涌的水流……

诗人约翰多恩写下: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敲响。陆游也曾留下名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当铁马冰河入了芸芸大众的梦,当和平之花扎根于芸芸大众的心田,和平的答案,也就在风中飘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55c5ab754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c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