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人格魅力

2022-08-02 07:0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轼人格魅力》,欢迎阅读!
苏轼,人格,魅力



饮食文化日益昌盛的当今谈及苏轼,也许更令人感兴趣的是东坡肘子、东坡肉、东坡羹„„在浩瀚的中华文化中,苏轼以其诗词所表现的独特人格魅力滋润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影响深远、意义非凡。九百余年后的今天,苏轼这个名字仍然被人们牢牢记着,在于他无限的魅力:文品诗赋传千古,人品眉共比高

那么,让我们一同走近苏轼。

在宋璀璨的词坛上,苏轼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一扫前朝词中弥漫的温婉柔情,大气纵横地开创了豪放一派,为词体的长足发展拓宽了道路。人格美是苏词的灵魂,苏轼词所表现的人格美是通过苏轼人格在其词作中的艺术转化得到了体现。

高洁的情操

东坡热爱大自然,小时候就亲自种松树(《戏作种松》),还一生喜爱竹子。

苏轼爱竹之情最为有名的诗句是: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於潜僧绿筠竹》)。东坡还借梅抒怀,如人去残英满酒樽,不堪细雨湿黄昏”(《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梅兰竹菊素有四君子称,本身就代表了高洁、顽强的品质。苏轼亲梅、近兰、爱竹、比菊提升了他的灵魂――宁折不弯、刚正不阿。

潇洒豪放

苏轼能进入也无风雨也无情的潇洒境界。和他的履历与人生信奉休息相关。一方面,苏轼在政治上命运多舛几番风雨,坚强的意志力在痛苦中潇洒出炉;另一方面,他天资聪颖,才华横溢,少年得志,文学和仕途上的成就无形中有给了他百倍的自信。使他能以豪迈的态度对待政治上受到的挫折,随缘自适的旷达享受人生的美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他能经常拥有一副潇洒旷达的襟怀。

《洞仙歌》(冰饥玉骨)就真实的反映了苏轼独特的人格美。词人以饥玉骨来形容她的美丽和脱俗,来暗示她的品格高洁和凛然不可侵犯。那位冰

1 / 3






饥玉骨的女子,其实就是词人所颂扬的坚守独立不倚”“危言危行名节的理想品格的象征。

豪放独立的人格还表现苏轼在政治斗争中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独立人格而不随波逐流。这种坚持自己的思想,宁可孤独自守,也不随波逐流的严正态度在《卜算子》中得到了形象的表现: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枫落吴江冷。

这里创造的孤高圣洁的孤鸿形象,正是作者自己豪放独立人格形象的写照,全词在以孤鸿自喻中这充分反映出作者受到迫害后孤独、忧愤、惊惧的心理和自视极高、孤傲不群的性格。”“惊起二句,这是乌台诗案后词人痛苦孤独、徘徊忧思的形象写照;而拣尽二字,正是词人志高行洁、肝胆冰雪的表白;是词人对自己的过去因独立危行不见容于世的反思;也是今后将一如既往、我行我素之人格的豪迈歌唱。缠绵的情思

虽说苏轼豪情满怀,但同时他也感情丰富。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表达了对亡妻刻骨铭心的爱,情感厚重,沉痛感人。又如《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表现了对兄长的安慰,手足之情感人至深。再如《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写的是伤春情绪,还包含着天涯何处无芳草的豪情,情就变得更深,意就变得更远了!

无畏的勇气

关于苏轼的人格,最令人称道的是他敢说敢为、光明磊落的品质。以乌台诗案为例。他在《山村五绝》讽刺青苗法写道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讽刺盐法则说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在写给李常的诗中说酒涕循城拾弃孩;曾在写诗给曾巩说对聒身如蜩蝉的政客十分厌烦;在给周分的诗中把统治者比作夜枭。

林语堂曾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

2 / 3






者,一个诗人„„他即兴的诗文或者批评某一件不合意事的作品都是心灵的自然流露„„他的作品散发着生动活泼的人格„„”

对于苏轼来说,他的志趣不在于富贵和功名,而是读书和创作,在文学术的瀚海中遨游,是苏轼平生之快事。苏轼自己所说的:某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宋何薳《春渚纪闻》)正可作为苏轼人格之美的极好概括。

苏轼之所以能够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作品中具有的人格力量。苏词是美的,美在词人的满腔爱国热血,苏轼同历史上任何一个有贡献的人物一样,有他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这一切地都是为了宋王朝的长治久安。”*7+(P295);验苏词是美的,美在词人的脉脉儿女情长。而作为苏词风骨和核心的人格美又是通过他独特的生活经历与人生体验及其佛老思想、人生理想来得到了艺术转化。苏轼的时代早已过去,但是他的人格美的具体内容,直至今天,对我们也有着美的价值和美育的意义,苏词的这种美将永远闪烁耀眼光芒,它的影响会一直延续。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562523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