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临床实习医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

2023-01-02 19:20: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临床实习医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欢迎阅读!
医患,临床,实习,沟通,技能

浅谈临床实习医生医患沟通技能的培



【摘要】 医患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最主要的一种关系。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沟通技能的培训是本科生医学教育重要内容,但目前未受到足够重视。加强沟通技能的培养对实习生的临床工作及营造和谐医患关系至关重要。

【关键词】 医患关系;沟通技能;实习医生

医患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最主要的一种关系,是以医疗职业为基础,道德为核心,法律为准绳,并在医疗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一种人际关系。医患沟通属于医患关系中非技术层面的范畴,包含了医患双方交往中的社会、心理、法律关系。沟通技能的培养不仅是一种充分掌握病人心理以形成良好医患关系能力的培养,而且也是医疗服务和卫生保健人员在医学实践中能够建设性合作的基础。实习医生刚刚进入临床常常缺乏人际沟通能力和应对策略,因此,探索加强医患沟通的有效途径,以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

1 加强医患沟通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1.1 社会发展及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在生物医学模式基础上形成的适应现代人类保健观念的新模式,它反映了现代医学发展规律和趋势,也对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医学模式的核心是医生要理解患者是社会的人,这种内在的素质要求单靠专业教育是很难完成的。它要求在更高层次上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从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学科多角度来考察审视人类健康与疾病,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到“以患者为中心”。患者已从被动的接受治疗者变成主动参与医疗服务的消费者,医患关系由传统的单向模式向共同参与型发展[1]。面对新型的医患关系,缺乏技巧的医患沟通显然已不能满足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所以医患沟通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是现医学模式对临床医学的新要求。

1.2 世界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高等医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医生,而高素质的医生除了需掌握医学理论知识和医疗技术之外,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和较高的人文素养。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著名的《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同情应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医生,除具备精湛的医术外,还要不断提高医患沟通的综合素质,这是世界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进行医疗实践、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2]


1.3 重建新型医患关系的需要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患者投诉医院和医生越来越多。调查发现我院2008年医疗投诉中,部分医务人员缺乏医患沟通技巧是导致患者投诉的主要原因之一。医生和病人之间缺乏交流,或语言不慎,导致病人及家属对医生或医院不满,医患矛盾加深。和谐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这就要求医生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养成医疗风险意识,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2 国内部分医学院校医患沟通教育状况

目前国内医学院校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在课程教学中,重自然科学知识,轻社科人文知识。把医学作为一种技术来掌握,必然导致“见病不见人,治病不治心”。表现为不愿意向患者多解释,对患者不够尊重,不理解他们的情绪,缺乏人文关怀与情感交流。(2)在临床教学中重技术性医患关系,轻非技术性医患关系。在临床带教中老师往往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欠缺交流技能的培训,在医患沟通中只停留在询问病史上,没有在比较大的范围内使病人感到心理舒适。(3)在各类医学考试中重操作技术考核,轻沟通技能评估。实习生出科考试及毕业考试都过分侧重技术考试,注重诊断、治疗及各类技术操作考核,而对如何与患者交流、交代病情和治疗方案等都重视不够,造成实习生缺乏人际沟通能力和对策,与病人或其家属交往中常表现出自信心不足、紧张、焦虑等[3]

医患关系紧张也影响了医院的教学秩序及带教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医生的主要任务是防病治病,保障健康;患者就医是为了治疗疾病,延年益寿;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医学后继人才。医学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三者之间的互动[4]。近年来因医患矛盾激化而引起的恶性事件使教学医院增加了防范意识,患者也增加了自我保护意识。一些典型的教学病例患者拒绝实习生检查,导致教学计划不能如期完成。不断升级的医患纠纷使带教老师顾虑重重,怕担风险。患者不配合、老师不敢教、学生不敢做,实习生动手机会越来越少,严重影响临床教学质量。

3 医患沟通技能培养的途径

3.1 强化法律意识 医患关系不仅涉及伦理、道德,而且是一种合同及法律关系。作为实习生进入临床前应懂得尊重患者知情权、选择权的重要性。牢固树立依法行医意识,学习沟通知识,掌握沟通技巧,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规范,避免或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实习医院可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和医疗纠纷案例讨论会,启发学生在分析案例过程中发现导致医疗纠纷的环节,讨论避免纠纷的措施。 3.2 案例教学 选取有关医患关系的典型病例与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案例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医学理学的兴趣,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师生的互动,加深对某个特定理论或原则的理解,吸取案例中医生的经验教训,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同时教育学生重视日常实习,从询问病史、了解病情入手,仔细观察带教老师与患者接触时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在与患者接触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沟通技能的重要性,学会处理经常遇到的医患问题[5]


3.3 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如请资深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知识竞赛、进行角色扮演等活动。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重视医患沟通。还可以组织学生成立课题小组,让学生以调查员的身份接触病人,了解患者的疾苦和愿望,深化对医患沟通重要性的认识。通过这些活动让实习生认识到医生和患者所处的背景不同,医生来自于医疗世界,患者来自于非医疗世界。疾病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其体验方式是极其不同的。医生所受的专业训练使他将病患从本质上理解为各种躯体症状的集合,在倾听患者对病情的描述过程和采集病史时往往对患者的焦虑和恐惧不加考虑,而是将这些描述按其所学的生理学、解剖学等知识加以分析,以便决定治疗措施。临床中医生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临床数据,而非患者的体验和切肤之痛。病患是患者一种直接的主观的内在体验,基本上是根据疾病对其日常生活的影响来体验它。患者直接体验病情,在没有被探寻引发的情况下,有时难以与他人交流这种体验。重视患者情感需求的存在及其影响是改善医患关系的第一步。面对病患带给患者的所有痛楚,面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渴望与需求,医务人员应给患者提供从生理到心理,从心理到社会的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总之,通过以上途径对学生进行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让他们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去理解、关爱、帮助患者,必将有助于建立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戴正庆,许伟,倪衡建. 加强实习医生沟通技能培养探讨.中国高等医学育,2006841-42.

2 孟红旗,付端华.医学院实习生谈医患关系. 医学哲学200829(8)72-73.

3 Jo Brown,朱春艳. 临床沟通如何成为英国医学教育的核心部分.复旦教育论坛,2008693-96.

4 刘武,王水,黄华兴. 临床教学中培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的探讨.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88(1)80-82.

5 刘健,王春芝,刘建平.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中国当代医药2009361-6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568bbde33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1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