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元好问

2022-07-20 06:04: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杨柳》元好问》,欢迎阅读!
杨柳

杨柳

元好问 〔金朝〕

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 桃花记得题诗客,斜倚春风笑不休。 译文

杨柳的枝叶青青,沟水潺潺地淌流;黄莺在调舌歌唱,卖弄着娇美轻柔。 桃花似记得当日,题诗的客人来游。斜倚和煦的春风,咯咯地笑个不休。 注释

调(tiǎo)舌:等于说调嘴,耍嘴皮子。 娇柔:娇媚柔弱;娇媚轻柔。

题诗客:暗用唐代崔护的故事。崔护曾在清明日独游长安城南,到一庄户人家求饮,一少女端来水后,站在桃树下,眉眼间对崔颇有情意。次年清明,崔又前往寻觅,却见门户紧闭,杳无一人。在无限的惆怅之中,崔在门扇上题诗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斜倚:轻轻地从直立位置移到倾斜的位置。

赏析

抒情诗多是缘情之作,在唐人孟棨()的《本事诗·情感第一》中,详细描述了崔护《题都城南庄》的传奇故事。诗人崔护,进士不第。清明日独游城南,来到一处花木掩映的庄院,但见花木丛萃,寂寂无人,扣门久之,有一妙龄女子自门隙窥之,崔护酒渴求饮女子赠以杯水,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崔以言挑之,女子不以言对而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旧地重游,门墙如故,大门紧锁。崔护失望之余,题诗于左扉曰: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显然,元好问这首《杨柳》隐括着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中故事。杨柳青青沟水流在桃红柳绿的春天,沟边杨柳青青,沟边流水汩汩,杨柳傍着野外沟渠而生,自是郊野之景。莺儿调舌弄娇柔,这里绿柳成行,柳丛中黄莺呖呖啼转,好似与诗人相识一般,有意在调转着它那如簧巧舌、逞弄着美妙娇柔的歌喉。

在这春天的郊野大自然里,与诗人似曾相识的何止莺儿,作为当年故事的见证物桃花,对旧地重游的昔日题诗客可记得很清楚,桃花记得题诗客记得二字仍这首《杨柳》诗诗眼,它把大家从时间的隧道中带到一个令人难忘的一幕:一个极偶然的机会,与一位面若桃花的女子相遇,却又失之交臂。那女子脉脉含情地斜倚小桃柯伫立,可时不待人,机不再来,人面桃花不知何处去了,门上题诗又有何用! 斜倚春风笑不休,是直接从崔护的桃花依旧笑春风中脱化而出的,只是情绪、意蕴更显深沉了。诗人在借此感叹世上有多少崔护式的题诗客,连通晓世情的桃花也感到这些人太可笑了,每当年复一年的前来寻找自己那遗落的青春梦想时,不由得斜倚春风笑不休了。

元好问这首诗的意蕴与崔护《题都城南庄》完全一样,只是诗中描写的主角换了,崔护的诗突现在面前的是一位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女子,而元好问的《杨柳》让大家看到的却是


男主角题诗客,这样的变换显然在表明今日的题诗客已不同于唐代的崔护,他更多地在思考人生,有更多的觉醒与自责,因而在心灵深处也就有了一种更深沉的终生遗恨。

元好问

元好(o)问(1190810125710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593e2d6ec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6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