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时美的研究过程

2022-08-20 19:12: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词时美的研究过程》,欢迎阅读!
古诗词,美的,过程,研究

古诗词时美的研究过程

引导学生从优秀的古诗文作品中探寻美,感受美,并自觉地接受美的熏陶,应该是古诗文教学的着力点所在。探寻和感受古代诗文的审美性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一)情景结合,体会古诗文的意境

古诗文审美性的关键在于作为主客观统一的文学意境的审美。古诗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充分领悟诗文中意境之所在,并进而作出审美判断。意境构成的基本因素是情与景,因而,我们在古诗文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意境必须要与景与情两方面相结合。

一是入景。即通过古诗文的文字,借助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或亲身体验,具体再现古诗文中之景象。美感的基础是再现美,偏重于感官直觉。没有直觉的体验,是无法进行文学美的再现的。但是,由于古今社会与自然环境已经不尽相同,我们不可能重现作品中的景象,所以要让学生通过文字去体会意境,就应该引导他们根据课文中那些富有色彩、音响、形态特征的词语和精彩的比喻象征,联系他们的生活经验与认识,去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感受到文学作品所描绘的景象之美。

二是入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我们说诗文作者描绘自然生活景象并不是无目的的,而是要通过“所见”传“所感”,表达自己的情志。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被美的境界激发的感情与诗文作者寄托的感情相沟通,产生交流、共鸣,从而真正体会古诗文的意境。 (二)通过想象,再现古诗文中的形象

想象是诗文创造优美艺术形象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读者将这一艺术


象在大脑中再现出来并由此获得审美愉悦的重要智力活动。文学形象在想象这一特殊的智力活动过程中的确立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1.体会形象。通过朗读,或通过品位文学词语,让学生展开想象,充分感受诗文所描绘的文学形象,比如在教学《陌上桑》一课中,对罗敷形象的体会,就要在诵读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想象充分感受到一个美丽、勤劳、机智、勇敢、坚贞的采桑女的形象。

2.领会至情。在古诗文教学中要感知美,达到审美主客观的交融,就要在体会形象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深化,使学生读文生情,在读文中也能产生像作者那样“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对祖国一切雄奇优美山川田园的热爱向往等感情,从而与作者产生某种共鸣,使课文中形象的美感体现得更丰富更充实。

3.深入明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作品中的物象和场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倾向并作出自己的判断。例如,从龚自珍爱怜病梅领悟到他反对封建王朝摧残人才而主张个性解放之难能可贵。这是由对诗文“言内之意”的理解升华到“言外之意”的理解,也是对诗文审美性的较深层次的探寻。

(三)反复诵读,升华古诗文的主题

把握诗文的“气”离不开反复诵读。古人有“吟妥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的说法,同时也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说法,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离不开一个“吟’字,即反复推敲,反复诵读以升华古诗文的主题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讲求一定方法的前提下带领学生诵读,比如,随


文情的起伏,突出声音的抑扬顿挫变化,读出诗文的韵味之美;读“活”那些具有“文眼”“诗眼”作用的词语句子,使文中内蕴涵着的情感和形象通过语音充分得以体会和表达。所以说,当古诗文的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后,那原本隐藏于字里行间的节奏、韵律乃至神气都会变得明晰可感,令人荡气回肠,也便得到了“日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酢其声”的审美感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5b0b692a3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