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2023-01-29 01:2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欢迎阅读!
幼儿,意识,培养,合作,游戏

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作者:陈婷斐

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20年第10

合作与竞争一直是并存于当今及未来社会的两种状态。社会学对于合作的定义是个人與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某种共同目的,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同时提出,想要顺利合作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第一,一致的目标。第二,统一的认识和规范。第三,相互信赖的合作气氛。从上述三点我们可以看出,合作并非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需要后天加以引导和培养才能够形成的能力。从社会化的角度来说,合作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能够使幼儿改变以我为中心的想法,能够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引导幼儿,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呢?

从儿童发展心理学来看,幼儿是通过感知认识事物的,他们无法对事物的认识进行深度加工,仅能认识事物的表象,由于年龄较小,心理发展受限,他们的自控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注意力很难集中,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从上述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来看,想要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必须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等因素。 一、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1.合作类游戏

合作类趣味游戏通常很受幼儿的欢迎,它不像传统游戏那样枯燥乏味,既能够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又能够锻炼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例如,老鹰抓小鸡的游戏,教师扮演老鹰,让幼儿排成一纵队,选出一名队长带头,在游戏过程中让幼儿思考怎样与其他同学配合才能保证队伍不散,小鸡不被老鹰抓到。进行这个游戏时,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幼儿虽然年纪很小,但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很快就会发现队伍的最末端是重点,因为末端的孩子很容易被老鹰抓到。这时,带头的孩子面对老鹰的进攻反应会更加迅速,所有孩子都会有意识地保护最末端的孩子。这样一来,幼儿在游戏中就有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合作状态,可能当时他们并没有合作意识,但他们感受到了合作的乐趣。由此可见,合作类游戏可以让幼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合作关系,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引导幼儿合作的方式。 2.角色扮演类游戏

角色扮演类游戏的趣味性极强,能够极大地调动幼儿的兴趣,我们可以给幼儿设计这样一个情境:拜年,让幼儿自己分配角色,体验拜年的过程,了解拜年应该做哪些事情,并围绕这件事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拜年的情境可以让幼儿自己设计,他们通过讨论,很快就设计好了具体的情节,从中我们也会发现幼儿在讨论的过程中,关系越来越和谐。幼儿在这个游


戏中感受到了乐趣,他们互相商量,彼此配合,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能够顺利地完成这游戏,希望最后体现出来的拜年游戏是相对完美的。 3.模型类游戏

模型类游戏是非常适合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的游戏。例如,给幼儿设置一个任务,让他们搭建一个机器人模型。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分组,让每个幼儿分别负责不同的搭建部分,然后通过讨论、合作共同完成模型的搭建,极大地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他们积极思考,共同讨论模型图纸,最终合作完成任务。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幼儿切身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对加强他们之间的关系很有帮助。

二、通过总结,引导幼儿感受合作带来的快乐

教师及时地点评游戏结果,能够帮助幼儿认识合作的重要性。例如,在老鹰抓小鸡游戏中,教师可以帮助幼儿认识队伍的最末端才是游戏的重点,然后引导幼儿认识保护最后一个幼儿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这才是躲过老鹰抓捕的关键,初步形成团队意识。在拜年游戏中,教师应及时点评游戏的优点,让幼儿感受成功的喜悦。在模型游戏中,教师可以直接展示幼儿最终的搭建成果,没有什么比最终的模型更具说服力,幼儿看见自己的成果被展示出来了,他们会由衷地感到高兴,他们也会明白这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从而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将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定义为第三层次的需要。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引导幼儿理解合作的重要性,不仅是为了让他们在未来形成一定的社会竞争力,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他们彼此看见、彼此需要和彼此接纳,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有一定归属感,做一个健康乐观的人。

作者单位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襄南镇幼儿园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5c94eedcd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