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写作(1)

2022-04-15 16:16:3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格律诗写作(1)》,欢迎阅读!
律诗,写作



格律诗写作(1

本讲座采用由今还古,逐步回归的方法,会汉语文字,懂拼音即懂平仄,适合新人和年青一代学习。

第一章 引言

格律诗又叫近体诗,它首先应该是诗,符合诗的特性,格律只是它的外在特征,或者说是格式。正是近体诗的格律特性,使其区别于其他诗体。

下面,我们就从格律诗这三个字讲起。 一、诗

什么叫诗,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

诗,文学体裁的一种,语言精炼,节奏鲜明。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从上可以看到诗具有如下的特点。

1、语言精炼。不像写文章那样长篇大论。 2、节奏鲜明。诗作有明显的节奏和韵律跳动。

3、反映生活,抒发感情。古人有“诗言志,歌永言”之说——《书·舜典》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流行的诗的定义是何其芳的:“诗歌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语言精炼,音调和谐,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

这说的是那个时代流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诗的定义,并且包含着何其芳对诗的形式美、格律美的强调。

八十年代初,吕进提出了一个更为简洁的定义:“诗是歌唱生活的最高语言艺术,它通常是诗人感情的直写。

那么,格律诗的诗首先应该满足诗歌定义及其特性的要求。 二、古诗的发展

格律诗从哪里来,应该是从古诗发展而来。 我国古诗的发展历程是: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

1、历史演变

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了适合本民族语言的诗歌形式。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最早的诗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

到了战国时期,在南方的楚国华夏族和百越族语言逐渐融合,其诗歌集《楚辞》突破了《诗经》的一些形式限制,更能体现南方语言的特点。

2、汉代的古体诗

汉代时乐府诗形成。乐府诗是为了配音乐演唱的,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歌词。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三国时期以建安文学为代表的诗歌作品吸收了乐府诗的营养,为后来的格律更严谨的近体诗奠定了基础。

3、唐宋的近体诗

到了唐代,中国诗歌出现了四句的绝句和八句的律诗。律诗押平声韵,每句的平仄、对仗都有规定。绝句的规定稍微松一些。

另外,在宋代达到顶峰的词也是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词的格式要依从一些固定的词牌,以便于配以乐曲演唱。

4、后期发展

自元代开始,中国诗歌的黄金时期逐渐过去,文学创作逐渐转移到戏曲、小说等其他形式。






在古诗的这个发展历程中:唐以前的诗经、楚辞、乐府、赋、辞等,称为古体诗。唐代的格律诗被称为近体诗。从格律格式来讲,唐诗、宋词、元曲都有格律的要求,应属于广义格律诗的范畴。

三、格律诗(近体诗)的概念

什么是格律诗。首先来看格律是什么意思?

格是什么意思,字典的解释是划分成的方形空栏或框子。2个意思指标准或格式。律诗的格显然就是指标准和格式。

律,字典解释有三:一是古代测定和校正音高的标准。二是法则,规章。三是约束。 格律,两个字合起来,格律就是规矩和准则,是古典诗词等对字数、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要求。诗、赋、词、曲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这些格式和规则当然也是一种约束。

那么,格律诗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 对于格律诗的定义词典上是这样写的:

诗体的一种。通常指五言或七言的律诗、绝句和排律。因其句数、字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等都有一定的规则,故称格律诗。格律诗产生于 南朝齐,至唐代发展成熟,直至近代一直为我国诗坛的主要诗体。因其区别于古诗,又称近体诗或今体诗。

四、格律诗的特点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到格律诗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称为齐言诗。

2、句数要求。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 3、押韵。韵押一部,一韵到底。

4、对仗。律诗八句,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的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首联和尾联可以对仗也可不对仗。

5、平仄要求。诗作必须按照律诗平仄格律创作,符合格律规范。

换言之,只有符合上述特点和要求的诗才叫格律诗。其中押韵,平仄格式,对仗这三大部分,是格律诗最重要的内容,缺一不可。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它的第一大内容押韵。 第二章 诗韵 一、汉语拼音方案

讨论诗韵,需要我们要从语音说起。每个字的读音都是由声母和韵母构成。为保证读音的准确和规范,国家颁发了汉语拼音方案。

1、汉语拼音方案包括五个部分

全国人大颁发的汉语拼音方案包括了五个部分,分别是: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以及隔音符号。

我们要用到的两个重要内容是韵母表和声调。 2、声律声调

声调是汉语音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是一个音节不可缺少的要素。所以汉语拼音方案专门规定了声调符号。声调符号是继承注音字母的标调方式,这四个调号比较直观地显示了汉语普通话四声的高低升降特征,我们平常称为声调。

3、平仄

所有汉字以普通话为读音的依据,以《新华字典》的注音为读音的依据。发音为阴平、阳平的字,即为平声字;发音为上声、去声的字,即为仄声字。就这么几句话解决了平仄这个问题,捅破了平仄这层窗户纸。这是不是很简单?






再说一遍,平仄是按读音声调划分的。现代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平就是阴平和阳平,仄就是上声和去声。凡是读阴平阳平声调的字,我们就归为平声字。凡是读上声去声的字,我们就把它归为仄声字。

古代四声分为平上去入,古代的平,只指平声字,上去入都归为仄声。这个后面讲平水韵的时候再讲。

现代汉语拼音与古韵的最大差别就是取消了入声字。使平仄的划分变得易于我们当代人掌握。而此前的格律诗教学总是在已经取消了数十年,甚至消失的入声字上纠缠。使初学者坠入云遮雾罩之中。

那么,被取消的入声字去哪儿了呢?新韵中把这些入声字分派到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值得注意的是派到阴平阳平中的字改变了平仄关系,入声字在古韵中是仄声,分派后按照现在的读音划分平仄。

(未完待续)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668a3806e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2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