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清文学作品中的雅俗欣赏分析

2022-04-17 12:07: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明清文学作品中的雅俗欣赏分析》,欢迎阅读!
雅俗,明清,文学作品,中国,欣赏

中国明清文学作品中的雅俗欣赏分析

作者:李丹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上)》 2018年第8



摘要:文学艺术中的“雅”与“俗”的界限仅仅是相对的,往往是“雅”中有“俗”,“俗”中有“雅”。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明清世情小说真正体现了雅俗整合的发生、发展、深化至成型的整个过程。本文将以《金瓶梅》《姑妄言》《儒林外史》为例,分析中国明清文学作品中的雅俗共赏。

关键词:明清世情小说;雅;俗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044

一、明清世情小说雅俗整合的追求

雅俗整合是明清世情小说的主要实践与成就,世情小说对雅俗整合的追求是明清小说成为一代文学的关键。笔者主要从明清世情小说主题之雅与内容之俗有机整合的角度出发,来分析《金瓶梅》《姑妄言》《儒林外史》。其中,主题的雅,是贯彻文以载道思想的正统雅文学;内容的俗,是针对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世情叙事。因此,明清世情小说既拉近了与普通人的距离,又竭力融入正统雅文学的主旨,从而实现“文以载道”“文以弘道”的文学宗旨。而且,明清世情小说的雅俗整合也生动诠释了儒家的中庸智慧。

二、一朵凡眼难识的大雅之花——《金瓶梅》

《金瓶梅》的“奇”在于抒写普通人的世情之“奇”,是读者身在其中的日常生活之“奇”。因此,“第一奇书”之“奇”不是指“雅”“正”或“常”,而是蔚为大观的“俗” “恶” “邪”。

1. “恶之花”内容之大俗

《金瓶梅》作品内容之“奇”的第一要义是“俗” “恶”“邪”,主要表现为酒色财气之贪欲。《金瓶梅》中故事内容、人物特点无不体现一个“欲”字,而“贪”更是令世人难以控制的东西。世人无法控制自身的贪欲,就会俗,甚至粗俗不堪、俗不可耐。

首先,贪财。俗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之贪财,实为酒色气之贪。古往今来,世人莫不贪财以享酒色气之乐。正如佛印和尚所写,酒色财气是四堵墙,世人始终难逃出“酒色财气”这四堵墙,世人若哪个跳出这个圈,便得个长命百岁。其次,贪酒。《金瓶梅》中似乎每个人都嗜酒成性,“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饮酒成为文中人物最具特色、最潇洒的一种生活方式。正所谓“酒是色媒人”,酒后易乱性,易生是非、丑恶,这是《金瓶梅》中让人眼花缭乱的“酒世界”。再次,贪色。“食色,性也”,说明性是合礼的,但沉迷于性,则为淫。《金瓶梅》中性描写堪称一绝,故有“淫书”之称。最后,贪气。在笔者看来,“气”即酒色财之气,是邪气、恶气、霸气。读《金瓶梅》应有强大的正气,否则会将沉迷于邪淫之中无法自拔。这也是其为“禁书”的主要原因。

2. “恶之花”主题之大雅

《金瓶梅》所写的都是“恶”的故事内容,但其主题是“恶”,背后所隐藏的“花”,即大雅。而世人大多读不出这朵“大雅”之花,反而因之欢呼雀跃而生效法之意。正所谓“读《金瓶梅》生怜悯之心,菩萨也;生效法心者,禽兽也。”在《金瓶梅》中,多为“曲终花自


开”,即“曲终奏雅”。比如,西门庆暴亡后,作者施法奏雅道:“为人多积善,不可多积财。”劝人积善成德,莫积多财。西门庆死后,描绘了一幅世态炎凉、世事无常的画面,揭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大雅主题。而就文中深陷欲海难以自拔的芸芸众生而言,笔者认为,莫不如“清幽茅舍,图些画,读些书”的“雅”尽显“大雅”。

三、“不共俗人看”——《姑妄言》

曹去晶的《姑妄言》是清朝中叶长篇世情小说之一,也是雅俗整合的代表作。“世人皆视我为妄”作者姑且命名《姑妄言》,事实上,作者根本不在乎他人的评价,只在乎自己安乐的心境。其内容是以瞽妓钱贵和穷书生钟情之间的爱情为主线,展现了与之相关的各层人物生活的画卷。同时又描写了数以百计踏入罪恶深渊而不能自拔的角色,全方位地描写出了当时的丑恶世情和人性的黑暗面。由此可见其内容之俗。

《姑妄言》既是中国古代小说性描写的集大成,又恰如其分地通过因果报应来告诫警醒世人,要怀有一颗菩萨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其主题体现了小说的高雅品质。除了劝诫警醒世人之外,小说还塑造了几个正面人物,如钟情、悔根等。他们喜欢放情山水,喜欢吟诗作对,喜欢围棋说剑等,与全文淫荡男女形成鲜明对比,寄予了作者远大的人生理想。要把世人的劣根性去除实为难事,但可以种种恶报来使世人放下淫念,放下贪欲,回头是岸。

四、雅俗共赏——《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与《姑妄言》一样,是清中叶深化明清世情小说雅俗整合的重要代表作。《儒林外史》既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下受尽封建戕害的“俗儒”“假儒”,如范进,严贡生等,又描绘了试图匡正科举制、勇敢做儒林侠士的“大儒”。所以,作者既反对“俗儒”“假儒”,又尊重“雅儒”“真儒”。作者面对被科举八股制异化的儒林,痛心疾首,唯有以嬉笑怒骂之笔来讽刺世风日下的社会现实,才能发泄心中万般郁闷。

《儒林外史》中的“贬道释”与“趋道释”体现了世情小说的雅俗兼备。所谓“贬”就是抨击道释门中种种丑恶现象,“趋”就是倡导道释门中重要的义理之道。《儒林外史》全书有许多佛教叙事,与被异化的“俗儒”一样,连儒林正道、佛教圣地都如此肮脏,何况凡夫俗子?说尽了人间的“俗”。但作者在开篇有“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终篇又有“从今后,伴药炉经卷,自理空往”,无不体现作者对道释的真切感悟。正所谓佛家以看破红尘为“雅”,道家以无为为“雅”,深陷红尘者是俗人,出淤泥不染者是雅人,作者就是儒林之中的雅人、“大儒”。

总之,明清世情小说的雅俗整合就是既充分发挥自身通俗的优势,又竭力趋向雅文学的主旨,不仅把广阔的社会生活纳入文学的视野,而且宣扬了因果报应、惩恶扬善等思想,起到了“文以载道”“文以弘道”的宗旨。无论是《金瓶梅》《姑妄言》还是《儒林外史》,我们应该从其“俗”中恍然大悟其“雅”,才不会坠入世间欲海。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南市凤台教师进修学校(凤台电大) 232100)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68ce5e1f8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2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