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江上渔者 部编版

2022-10-21 15:13: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江上渔者 部编版》,欢迎阅读!
渔者,下册,教案,语文,年级

XX学校--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需要可下载使用!



课题名称 教学目标

《江上渔者》

了解诗人范仲淹创作古诗《江上渔者》的经历,体会诗人同情劳动人民,受到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这首古诗尽显了意境、韵律、情感、哲理的美,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重点分析

重难点分析

难点分析

这首古诗创作时代离学生较远,学生难以体会到渔夫的艰辛,难以体会诗人的情怀。

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古诗《江上渔者》的经历。 2.通过赏析,体验诗人同情劳动人民,收到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江上渔者》的作者是谁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千古名句对世人影响很大,他提倡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他是谁呢?就是我们今天学习这首古诗的作者---范仲淹。

1.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北宋景祐元年。当时范仲淹四十六岁,主政苏州,为治水患,正在苏常一带察看水情。目睹江中一叶扁舟,在风急浪高的水面漂浮不定,感慨赋诗。 2.解读题目

1)渔:捕鱼

2)渔者:捕鱼的人

3)江上渔者:江上捕鱼的人。 3.读古诗,悟情感。

首先请同学们听古诗朗诵,理解诗句意思。

知识讲解

相信同学们通过古诗朗诵,已经能大概掌握诗句意思了。

(难点突破)

翻译: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您看那一叶小小的渔船,忽隐忽现地在滔滔风浪里起伏。

4.赏析诗句。

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觉得诗人写的这首古诗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那我们不妨来细细品赏,看看作者是如何创作这首古诗的?作者想要表达什么的情感?

1)首句说江岸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自然引出第二句。原来人们往来江上的目的是“但爱鲈鱼美”。但爱,即只爱。鲈鱼头大鳞细,味道鲜美。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1


XX学校--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2)作者在三四句,构拟了一幅生动的图画来反映江上渔民的辛劳。一叶扁舟,出没在风波里,真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3)渔民们要冒这样的风险的原因,诗人却没有明说,便戛然而止,而我们已经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弦外之音了。这就是:渔民们完全是为生活所迫,鲈鱼之美是靠渔民之苦换来的,这种言尽意不尽的手法,使诗歌含蓄隽永,耐人回味。

4)诗中饱含了诗人对那些驾着一叶扁舟出没于滔滔风浪中的渔民的关切与同情之心,也表达了诗人对“只爱鲈鱼美”的江上人规劝之意。

5)在“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不同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吃鱼人和捕鱼人两种生活的强烈对比中,显示出了诗人的意旨所在。 5.唱古诗 同学们,《江上渔者》的意境、韵律、情感、哲理都很强烈,那么从音乐的角度去欣赏,是不是又有不同的感受呢?

随堂练习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雨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 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写照。



小结

这首诗指出江上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

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694ecc62d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f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