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词专题(教师版)

2022-08-07 22:0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咏物诗词专题(教师版)》,欢迎阅读!
诗词,教师,专题

咏物诗词专题



教学目标

1.了解咏物诗词常见的情感。 2.掌握咏物诗词的表达技巧。

3.熟悉咏物诗词常考题型和答题规范。

第一课时

【预习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熟读成诵:《卜算子•咏梅》 2、诗句解释。 《卜算子•咏梅》

3、走近诗人。 1)关于陆游:

陆游(11251210(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1125)-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廿九1210,公元11251113日-1210126日),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老学庵笔记》等。

他的诗集中现存诗9300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

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这一时期是他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

在陆游三个时期的诗中,始终贯穿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作,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三变”(舒位《瓶水斋诗活》,又称他的七律当时无与伦比。在陆游的七律中,确是名章俊句层见叠出,每为人所传诵,如“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黄州;“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枕上作)等。这些佳作佳句,或壮阔雄浑,或清新如画,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流走生动,不落纤巧。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句。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 陆游不仅工诗,还兼长词。由于他对这种诗体不甚注重,所以词作不多,现存词共有130首。他的词也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如有名的《钗头凤》即属此类。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如《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双头莲》“华鬓星星”等,或苍远,或寓意深


刻,这类词又和苏轼比较接近。但是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还是他的那些写得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如《汉宫春》“箭箭雕弓”、《谢池春》“壮岁从戎”、《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等,都是着一片报国热忱的雄健之作。这类词与辛弃疾比较接近。在宋代的豪放词中,另树一帜,而与辛弃疾并称“辛陆”。 4、咏物言志诗

咏物言志诗指那些以客观的""为集中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的诗歌。好的咏物言志篇章,就要做到既紧扣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 学法指导

鉴赏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其次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再次要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一般地说,咏物诗从整体构思上看,或用拟人,或用比喻,手法的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融合的深浅程度。作者自我形象不明显的客观咏物,往往采用比喻的手法,作者形象并不融入描写对象中。此外,从具体描写手法看,对于所咏之物,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如陆龟蒙的《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就是用"月晓风清"作背景,写出白莲独特的气质、神韵。



【探究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阅读《卜算子•咏梅,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1、词的上半阙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明确:驿站、断桥、黄昏、风雨。荒废驿站的断桥边,寂寞开放的梅花,非常的孤寂凄凉的意境。这样孤苦无依的梅花无人欣赏,正值黄昏时分,夕阳西下,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展现了出来,再这种情况下,竟然还要受到暴雨狂风的打击,这是多么凄惨阴沉的画面。 2、词的下半阙表达了梅的怎样的品格?从哪里体现的?

明确:高尚脱俗、坚贞不二、孤芳高洁、坚强不屈的心志。从“一任群芳妒”和“只有香如故”可以体会。

3、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衬托、拟人、烘托 二、 拓展探究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1、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字的精妙之处。

""字写柳枝追逐春风,运用拟人手法,变被动为主动,写出了柳条的蓬勃生机。 2、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3、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三、学习小结

咏物言志诗的主题有哪些?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练习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2小题。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①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②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 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345小题。

杜甫

素练风霜起①,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②,侧目似愁胡③。 绦镟光可摘④,轩栅势堪呼⑤。 何当击凡鸟, 毛血洒平芜。

①素练:白色的生绢。②竦(sǒng):挺立。③胡:这里指猢狲。-说指胡人。愁胡:典出孙楚的《鹰赋》"深口蛾眉,状如愁胡。" ④绦:丝绳。 镟:铜环。⑤轩楹:堂前廊柱。 3、此诗写的是画中的鹰,而非活的鹰,因而描写时处处扣着""的特点,即画中之物静止不动、寓静于动的特点,试从二、三联中找出最能体现这个特点的词语。 思、似、可、堪

4"毛血洒平芜"是想象之词,还是实写之景?为什么? 想象之词,因为作者所咏是画中的鹰。

5、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品格气质? 飒爽英豪之气。

三、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6分)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697d6c4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