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读后感

2022-07-17 18:40: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听话,孩子,为什么

《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读后感

《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是最近一批新书中最后被我翻开的一本。

但是这本小册子给我的启发却是最重要的。是的,我们在生活中,无论是作为父母或者作为教师,最为头疼的,就是同孩子的沟通问题。而在我们对孩子习以为常的评价中,最常听到的话莫过于这孩子听话不听话。 这是对的么?

其实,在我们以这样的标准来看待孩子的言行时,就已经犯了错误,那就是以我们的标准主观地去要求孩子。

自然,无以规矩,不成方圆。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循规蹈矩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要求,是我们生存的必要条件。我们的孩子从小是不是应该有这样的规那么意识,是不是要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答案是肯定的。

问题是,我们怎样在要求孩子听话与尊重孩子的身心之间找到一个适宜的平衡点。

教育,其实就是在寻求平衡。这是我一向的观点。

《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是美国人斯宾塞·约翰逊的作品,这位作者的代表作还有我们非常熟悉几乎可以称得上是风行世界的《谁动了我的奶酪》。在封面上,设计了这样的主题词:“1、一分钟批评 2、一分钟称赞 3、一分钟目标”。

在读到“一分钟批评”时,我立刻翻开电脑利用校信通给我的毕业生的家长和我的当班主任的同事发了公告,向他们推荐这本书。


当读到“一分钟称赞”时,我立刻坐在电脑前,开始敲这段文字。

不知读了接下来的“一分钟目标”,我又会受到怎样的触动? 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格言。比方:“要让孩子们认真听我说话,最好的方法就是认真听他们说话。”“被爱和感觉被爱之间,有很大差异。”

书中所论述的“一分钟批评”和“一分钟称赞”,确实是很好操作的,显然有技术层面的意义。

但是,透过这样的表象,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批评和称赞的背后,其实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

我们口口声声说孩子不听我们的话,那么,我们是否认真地倾听孩子的心声?是的,我们很忙,所以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一天到晚只能见到熟睡的对方。这样,我们的交流从何谈起,孩子又怎么会对你亲近、信任、热爱?在家庭生活中,间隔所产生的并不是美,而是隔膜。最常见到的,莫过于孩子向我们说话没,而我们口中应承,手里却绝不肯放下活计,甚至不肯放下手中的遥控器让自己的眼睛离开电视屏幕。孩子所遭受的不尊重、被冷落,会反射到我们自己身上的!这样,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指责孩子不听话?尊重,是一种根本的礼貌。这不是我们教育孩子的话,而是我们双方都要遵守的准那么。

所以,“要让孩子们认真听我说话,最好的方法就是认真听他们说话。”

我们口口声声说爱我们的孩子,那么,他们感受到了我们的爱么?换句话说,我们用什么方式表达了对他们的爱呢?曾经有专家称,我们的孩子越小,享受到父母的爱意越多,因为我们会拥抱


他,会亲吻他,会不厌其烦地说爱他。但是孩子长大中呢,我们的这些所有表达爱意的方式越来越少。每每孩子写作文,我们都很为难地看到,孩子笔下的父母对自己的爱,无非就表现在学习上严格要求,生病了背着往医院跑……这实在是很让人失落的事情。所以,有的孩子就直言不讳地表示喜欢生病,因为生病就可以被妈妈抱着,好似小时候一样。

所以,“被爱和感觉被爱之间,有很大差异。” 读到这里,有了自己的感悟。

无论是一分钟批评,或者一分钟称赞,其实都是对孩子的需求的满足。

这种需求就是——充满爱意的关注。 与为人父母和师长者,共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6c4804e74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