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品德的故事)勤劳俭朴的故事_李仪祉为水利呕心沥血

2022-03-28 22:57: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崇尚品德的故事)勤劳俭朴的故事_李仪祉为水利呕心沥血》,欢迎阅读!
故事,俭朴,呕心沥血,品德,勤劳

李仪祉出生于贫民家庭,其祖父一生务农,父亲为陕西关中地区一位有影响的知识分子。1909年,李仪祉被派往德国柏林留学,考入皇家工程大学土木科,主要学习铁路工程和水利工程两科。他目睹当时欧洲各国水利建设的发达景象,又痛感中国水患的频繁、水利工程的凋敝和水利科学技术的落后,从此改入柏林但泽大学,专门学习和研究水利科技,立志振兴中华水利事业。

毕业回国后,他先后担任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教务长,陕西省水利局长、建设厅长等职。数十年中,他兴办文化教育、建设水利工程、开创水工实验、倡导科学治水;他筹划黄河治理、关注长江问题、指导华北灌溉、勘察淮河工务„„在旧社会,水利建设说说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一般的有心人最多也只能做些调查研究工作。李仪祉却以他热爱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一生为水利事业艰苦奋斗,锲而不舍,忘我工作,终于取得卓越的成就。

1922年,李仪祉回到故乡,任陕西省水利局长兼渭北水利工程总局总工程师。他亲自到各地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对陕西地方水利作了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建设陕西水利的报告,其中包括著名的“关中八惠”计划,即在关中地区建设包括泾惠渠、洛惠渠、渭惠渠、梅惠渠等在内的八大灌溉渠道。然而,由于时局不宁,筹款无着,直到1927年,李仪祉的计划始终未能得以实施。此后,陕西连年大旱,赤地千里,饿殍载道,震惊中外。1930年,李仪祉在主持陕西政务的杨虎城将军的支持和华侨的资助下,终于解决了经费问题。于是他于次年开始修建泾惠渠,至1932年夏开始放水灌溉,当年就有50万农田受益。接着,他又筹划修建了洛惠渠、渭惠渠„„直到193838日李仪祉逝世时止,上述三渠和较小的梅惠渠都已逐步建成,他的多年理想部分地变成了现实。

此后,他担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兼总工程师,为实际治理黄河水患倾注了大量心血。除了黄河,李仪祉还曾为我国其他主要流域的综合治理出谋划策。1928年,他担任华北水利委员会委员长;1929年,担任导淮委员会委员兼总工程师,查勘淮河,视察运河,并以浙江省建设厅顾问的身份设计杭州湾新式海塘;1931年,兼任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委员和总工程师,往返于江、汉、陕、沪等地,“主办江河复堤工程”;1935年,为全国的水利事业奔波各地数十次之多;1936年,又兼任扬子江水利委员会顾问,足迹遍及长江上中下游„„在水利工程的整个建设过程中,李仪祉从查勘设计到筹款施工,无不亲自办理。他那强烈的事业心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干劲,曾经感染过数代水利工作者。

李仪祉的敬业和奉献精神,不仅出于他的责任心,更出于为国家的水利建设作贡献的爱国之心。因为他的赤子之心,他才在中国近代水利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他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水利文化遗产,也为千百万水利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堪称我们学习的楷模。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6d4cd0f852458fb770b564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