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家岗遗址博物馆设计随笔

2022-12-08 02:3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闫家岗遗址博物馆设计随笔》,欢迎阅读!
遗址,博物馆,随笔,设计

闫家岗遗址博物馆设计随笔

摘要:通过对闫家岗遗址博物馆的设计,逐步探讨古遗址类博物馆的设计研究方向及设计内涵,着重研究了博物馆建筑的文化聚络影响,以及给观览者的历史感应的回馈,通过功能上的合理分区、虚实对比的形象理解和静水通幽的环境引入,阐述了遗址类博物馆的设计主旨。 关键词:遗址 博物馆 文化聚络 静水

在哈尔滨的西南二十公里,有一个地方叫闫家岗,富饶而美丽的她没有因为坐落在冰城而出名,却以在这里发现了两万年前古人类活动的遗址而扬名海内外,有的哈尔滨人更是称闫家岗为哈尔滨之根,因为这里是有历史资料记录以来,哈尔滨发现的最早人类活动的地点,考古历史上称之为闫家岗遗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闫家岗农场历经数十次的考古发掘工作,出土了很多重要的石片、石核和砍砸物,上面有清晰打击痕迹,同时出土的动物化石,有披毛犀、猛犸象、普氏野马、东北野牛、狗等20多个种属,尤其重要的是发现了若干由大量哺乳动物骨骼堆砌而成的半圆形堡垒状防御工事,经文物部门核定研究,确认为古人类的临时居所和抵御野兽的狩猎防御工事,充分证明了当时古人类的生存迹象,从而奠定了“闫家岗遗址”文物考古历史的价值,1990年闫家岗遗址经黑龙江省政府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 主旨于文化聚络的反馈

闫家岗遗址博物馆需要展示的是两万年前的古人类文化,其方案试图寻找一种合理自然的解决方案,来综合解决文化聚络的反馈感、历史沧桑的聚合感、观览者的文化认同感,这三点是方案创作的主旨思路。在这其中,设计者更加注重文化聚络的反馈,因为无论方案超哪个方向发展,其基础都是文化的反馈和思考,自然在方案设计上会有所体现。 2 有机连续的空间系统

本建筑的空间系统分为入口集散空间、挖掘坑展示空间、影像资料空间、综合展示空间四大部分,通过连廊和过渡空间有机的联系到一起,入口集散空间设置接待台、logo屏、寄存处、信息引导仪等,充分考虑室内的光线变化,透过中心位置棚顶的二十平方米的网格天窗,可以看到茫茫夜色中银河中无数闪烁的繁星。挖掘坑展空间采取地下一层和一层共享空间的设计方法,整体层高8.5,面积为670平方米,两条参观流线分别为一层环廊流线和地下一层融入式流线,为方便残障人士的使用,设置了残障坡道和轮椅电梯,挖掘坑空间还原了闫


家岗遗址挖掘工作的现场环境,同时栩栩如生的雕塑再现了古人类活动的生活场景,地下一层的融入式流线让参观者近距离的融入到古人类的场景中,增加了互动性和历史文化聚合感。影像资料空间为一个小型多媒体放映厅,用来播放相关的影音资料。综合展示空间层高5.4米,面积420平方米,主要展示图片类资料,在西侧墙体设置了一处10米长4米高的落地玻璃幕墙,透过幕墙可以看到庭院内巨大的静水面,和远处的浮雕墙,数万年历史的沧桑感会从人们的心底油然而生。设计者在满足场馆正常运营的同时,为了场馆的发展预期,预留了很多空间,包括办公、备品、美工、制作、仓储等空间。 3虚实对比、质感对比

一个建筑的形象给观者的直观印象是十分重要的,本次方案设计者充分考虑虚实对比的手法,并十分关注材料质感给人带来的客观感受。入口处一组10长的混凝土格栅廊道将观览者引入建筑空间,6组混凝土格栅一字排开,清水混凝土的构件和木质墙体搭接在一起,在观览者步入博物馆的同时,阳光会有规律的照射在脸上,构造出神秘而有趣的建筑空间感觉。在外墙的设计上,凹凸感强烈的文化石外墙材料、竖条状木质板墙、明框玻璃幕墙和浅米黄色外墙砖这四种主要元素在一起互相配合,寻找虚实对比、质感对比的设计意境。 4静水与雕塑的引入

在场馆的院落里,设计者有意的引入了大面积的静水,在静水面上分散的布置了一些树池和雕塑,借助远处的历史浮雕墙,近静水、中雕塑、远浮墙三层景致穿插搭配,形成一个良好的视觉效果。顺着一条15米长、2米宽的水面步道,观览者可以走到静水的中央,环顾四周,静水、雕塑、历史浮雕墙、充满历史沧桑感的建筑墙面各种元素进入视线,看着静水中自己的倒影,各种思绪汇集到一起,将观览者带入思想的静寂,陷入一种对历史的深思,与文化共鸣。

参考文献

[1] 彭一刚 建筑空间组合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26-35

[2] 齐康 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与方法[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46-51 [3] 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 建筑模式语言 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30-4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6d7697402768e9951e738e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