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学习型班集体

2023-02-26 13:02: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创建学习型班集体》,欢迎阅读!
班集体,学习型,创建,如何

如何创建学习型班集体

如何创建学习型班集体

从传统意义上讲,中小学基础教育就是通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为学生进入社会或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打好基础,做好准备。而这种准备,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急功近利型的知识储备,缺乏能力的培养。“学习型社会”的理念是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它对人的能力和素质有着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所以,创建学习型社会,必须首先实施学习型的基础教育。当前,基础教育实施的最基本单位是班级,因此创建学习型班集体是迎接这场变革热潮的一个突破口、试验田。

学习型班集体的特征

所谓学习型班集体,是指通过培养整个班级健康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民主、人性化、可持续发展的班集体。这样的班集体具有持续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一般有这样一些特征:

首先,善于不断学习是学习型班集体的本质特征。对于个体而言,善于不断学习就是要克服传统班级教育中过分强调知识积累,忽视学习能力培养和习惯养成的错误倾向,自觉从终身学习的角度出发,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培养独立获取、分析和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对于班级而言,善于不断学习就是要实现从传统的班级行政角色向学习型班集体的转变,摆脱班级只关注常规管理的倾向,侧重于创设“全员学习”的机制,营造有利于个体持续学习的氛围。善于不断学习,还要求进行“全过程学习”,也就是把学习贯彻到班集体运行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中,实现学习与班集体建设、班集体生活和班集体活动的有机结合。

其次,共同的班级理想是学习型班集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应该来源于学生个人的理想而又高于个体的理想,从而激发个体的学习热情,使不同个性的学生凝聚在一起,朝着班集体共同的目标前进。班级理想的提出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从而有利于分阶段的操作实施。同时班级理想还要具有综合性,以便让不同学习倾向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和集体认同感。

第三,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是学习型班集体的内在运行机制。我们知道,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促使学生善于不断学习的关键还在于学生自己。所谓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能力来建立和管理班级,实行学生自主确立目标、自我管理和监督、自我评估和改进,教师只是班集体的参与者、协调者和指导者。


最后,开放性是学习型班集体的内在需要和基本特征。学习型社会要求学习具有全民性、终身性和交互性,所以任何一个学习型组织都应该是开放的,也只有开放的班集体才能海纳百川,不断创新,有效增强快速应变和创造未来的能力。

创建学习型班集体

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传统的班级主要立足于个体行为的矫正和个体知识的积累。一方面,它通过常规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的规范管理和思想品德教育;另一方面,它还要发挥辅助学科教学的功能,对学生个体的学习状况进行收集、分析和反馈,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改进依据。这种着眼于学生个体的功能定位忽略了集体学习资源的开发,最终很难实现班级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素质的提高。学习型班集体建设则是立足于班集体学习资源的整合开发,以共同的班级理想催生动力,贯彻开放、交互的原则,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形成集体善于并且不断学习的本质特征。

创建学习型班集体的首要任务是创设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其实质就是以班级精神为核心的班级文化建设。它通过班级理想的确立和健康班风、学风的建设,在班集体内部形成全体成员渴望学习、坚持学习的氛围。学习型社会要求的学习是一种“全过程学习”,这就要求把学习和班集体建设全程结合。建班之初,可以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共同的班级理想,并以此作为班级建设的方向性目标。在开学第一天,我以“你理想中的新班级”为题组织了一次讨论班会,最终形成了“感情化、规范化、各尽其能、创新发展”的班级理想。这个目标突出强调了个体的各尽其能和集体的创新发展,从而摆脱了学生培养的标准化模式,鼓励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和班级资源的整合利用。

在班集体建设中,学习环境的创设还表现为班风和学风的形成和发展。传统意义上的班风主要是班主任人格魅力和性格特征的体现,而学风则是任课教师治学态度的反映。在学习型班集体中,班风与学风有机融合,它们是全体师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性格特征的综合体现,这就需要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班级制度、硬环境建设等方面贯彻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努力营造促进个体持续学习、合作学习的氛围。一方面,班级硬环境和制度建设要突出学习的主题,更加人性化。比如在教室布置中通过张贴名人名言渲染尊重知识、重视学习的氛围,通过黑板报定期介绍先进的学习方法、传递最新的学习资讯,把班级制度由惩戒式的规范转变为赏识型的要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等;另一方面,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服务,通过课堂模式的改革和更多课外主题活动的开设,展示学生的`生活状态,提升学生的学习愿望,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质。 开放性、交互性的学习机制是学习型班集体存在和发展的重要保证。要使学生善于并且不断学习,除了重视学习环境的影响外,还需要一个保证他们的学习愿望得到顺利实现,并促使他们不断产生新的学习愿望的运行机制。学习愿望的实现主要在课堂,所以创建学习型班集体必须先开放课堂,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做出及时的角色转换,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指导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6df1584a6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b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