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 (102)

2022-04-27 20:3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学随笔 (102)》,欢迎阅读!
随笔,教学,102

好习惯 促发展

马菲菲

教一年级数学这么长时间以来,我觉得一年级的孩子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有的家长还认为自己的孩子患了“多动症”。其实,家长或者我们有的时候对孩子要求可能过于严格了,这些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但是,任由孩子发展或强制孩子学习都不利于孩子成长,我觉得从小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会促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

没有好的生活习惯,孩子的学习生活也会是无规律的。比如孩子的书包整理和物品摆放,一般家长都会帮助孩子来整理,让孩子根本就没有自己整理的习惯,做课前准备时,有的孩子就要把书包翻个底朝天来找东西;有时物品乱放,掉到地上不知道捡,回家就跟爸妈说丢了。我觉得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自己整理的好习惯,当然家长要放手给孩子机会,老师也要交给他们方法。

二、会专心听是学习的前提

会在课堂上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上课专心倾听不单指听,还包括观察、思考、动手等。

要让学生上课专心听讲,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注意力要集中;次,要养成认真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并且自己动脑思考别人回答或


提出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充满激情,准好每节课,教学方法也要灵活多样,让孩子们都被吸引。

三、会思考、会沟通也很重要

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的习惯。

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教师提出问题后,智力水平高的同学能很快举手回答,但为了照顾到中、下程度的学生,应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待已有相当多的同学举手后,再根据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有时让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回答,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在提问时,避免仅与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对话,而置大多数同学于不顾。要注意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可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一些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机会。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还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其实提出问题有时比解答问题更重要,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学生提出问题是从所学知识中,寻找矛盾和疑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种提问能力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可能产生新的见解,有了见解就会有交流的愿望,


有了交流又可产生新的思考,从而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一年级小学生在做课堂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做做玩玩,心神不定,教师应要求小组同学共同督促,使学生认真地完成作业。

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伴随孩子的成长,促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6eeff1083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6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