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度嫌疑人》影评解说文案_《第三度嫌疑人》:如何定义这一部“是枝裕和”?

2022-04-27 04:38: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三度嫌疑人》影评解说文案_《第三度嫌疑人》:如何定义这一部“是枝裕和”?》,欢迎阅读!
三度,嫌疑人,裕和,文案,影评



《第三度嫌疑人》解说文案_《第三度嫌疑人》:如何定义这一部“是枝裕和”?



作者:吾爱影人



日本剧情/悬疑电影《第三度嫌疑人》,于2018年上映,由是枝裕和导演,是枝裕和编剧,影片讲述了故事围绕福山雅治饰演的律师重盛以及役所广司饰演的杀人犯三隅为中心展开。不得已担任他律师的重盛认定这场官司会输,但是随着调查展开,他的想法开始动摇。。

从第一印象来说,《第三度嫌疑人》似乎是不太“是枝裕和”的:它颠覆了人们对是枝裕和的传统印象。以往那个只关注于家庭亲情、世间冷暖的是枝裕和这一次居然玩起了悬疑推理片,这着实有些让人大跌眼镜。不了解是枝裕和的推理片影迷一定失望了,这样温温吞吞的是个什么鬼?结局模棱两可,没有神反转,也没有波洛式的案件还原,观众代入感全无……差评!了解是枝裕和的文艺片影迷也可能失望了,煽情的部分去哪儿了?全片一处泪点都没有,说好的亲情桥段呢?我纸巾都备好了,你却给我看这个?若再次回味来看,《第三度嫌疑人》似乎还是挺“是枝裕和”的:慢节奏!慢节奏!慢节奏!细节化!细节化!细节化!这不挺“是枝裕和”的嘛。似乎不管什么题材,是枝裕和都能把它演绎得非常文艺与生活化,这也正是本片作为悬疑片给普通影迷造成的心理落差。导演似乎不是在抽丝剥茧的解密案情,而是在循序渐进的剖析这整个社会。影片由前半部分的调查与后半部分的庭审组成,预想中的曲折暗访与激烈庭辩都没有。在慢条斯理的铺排中,观众一步步接近真相,却又始终不能痛痛快快的撕开最后那一层帷幔。就在这种暧昧不清的纠结之中,影片戛然而止……多么典型的“是枝裕和”。“第三度嫌疑人”指的是什么?是枝裕和的电影也许从来没像本片这样引发两极分化的争议,因为不论是《海街日记》的温情还是《比海更深》的消沉,它总有着相对明确的线索与寓意。而《第三度嫌疑人》是含混不清的,它想表达的究竟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它是在歌颂“嫌疑人的无畏献身”还是在嘲笑“嫌疑人的无谓献身”?“第三度嫌疑人”可以解释为主犯三隅在法庭上的三度“嫌疑人身份”:第一度因为自首而被公众毫无争议的定罪;第二度因为律师重盛的深入调查而行将“正义化”并减刑;第三度因为三隅自己在法庭上翻供而被粗暴判处死刑。案情经历了混浊、清晰再到莫名其妙程序化终结的奇异过程。一切似乎匪夷所思,却又顺理成章。每个人都得到了想要的结局,没人会去关心过程的合法性,也没人会去在意“嫌疑人”是否真的有罪,被害人是否值得同情,被害人家属是否真正悲伤。甚至没人在意“嫌疑人”三度转变背后的事实真相,反正判决早已注定,法庭要做的只是节约时间,提高结案率。因为时间就是所有人的生命,而个体的生命却不是重点。某个人的苦难、清白、幸福与未来都只是道义上的虚幻存在,它们不是实体,不需要在法律程序上得到宣判与祝福。“第三度嫌疑人”也可以解释为“第三度杀人”,三隅犯了两次杀人罪,第三次他终结了自己的生命。“比起在那个工厂里靠封口费活着,不如待在监狱里不用骗人,来得轻松。”现实生活比牢狱中更为恐怖与残忍,他宁可回到鸟笼中,也不愿奔赴笼外那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7160a340e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