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山游历琐记

2022-08-10 00:20:0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绵山游历琐记》,欢迎阅读!
琐记,游历





驭风踏绿

洪洞与介休绵山并不遥远,百十来公里,驱车两个小时的样子。但一直没去看过,《东周列国志》中记载山西绵山与晋国介子推的故事,则比较熟悉:介子推,一名介之推,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的臣子。昔重耳为晋公子逃亡国外,有介子推追随。在逃亡的路上,重耳没有肉吃,介子推就将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献给重耳食用,这就是“割股啖君”的故事。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文公。晋文公封赏功臣时,却不及于介子推。有人为介子推鸣不平,介子推说:“重耳成为国君,那是天意,别人以为是自己的力量,我怎么能贪天之功为己有呢?”于是,同母亲商量,母子一起躲到绵山隐居起来。晋文公听说后,下令搜山以找到介子推,在没有找到的情况下,放火烧山,介子推与母亲被烧死在绵山的一棵大树之下。晋文公以该树之木作了一双木屣,穿在脚上,常呼“足下”,以示不忘介子推,“足下”一词源于此。介子推忌日,适值清明节的前一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忠义又不贪功名的贤人,在这一天不动烟火,只吃冷食,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介子推死后,晋文公以绵上为之祭田,说:“以志吾过,以旌善人。

近几年,听说本地一商人投资六亿人民币开发绵山,游览过的人都赞叹不已,说得天花乱坠,使我这喜欢蜗居的人也按捺不住生了一睹芳容的想法,但看景不如听景,又因为距离绵山很近,总觉得机会很多,便拖延不期。

四月二十日是星期六,妹妹们和母亲突发游兴,非要去绵山走走,点名要我同去,上午七时,我们一行七人(母亲,两个妹妹,两个外甥,一个司机)驱车前往,上一级路,转高速路,再奔驰于绵山的盘山路。天有些阴,天气预报说有小雨和阵雨。有风,送来了潮湿的空气和青草的香味,倘若没有雨,这样的阴天最宜游山玩水。

绕车山壁

车经绵山门楼开始爬坡,绵山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我们的游览处在后山,须绕道山腰,汽车努力地爬坡,道路很曲折。眺望,才知道山道开在山壁,许多地方都是从几十米的山下用石头筑起的,陡如刀切,还有几段邃道,天然的石洞,用切割机在巨岩中挖出,与电视中看到的西崖沟的路并无两样,这样,一辆辆汽车便如贴在舞带上的毛毛虫,吐着浓浓的尾气,车在路上如同水中的一叶扁舟,东摇西荡得令人昏昏欲睡。然而每个人的心却努力地提着,车向上心也向上,一边是陡峭的石壁,一边是深不可测的悬崖,心里发怵,但绝不敢吱声,连欢声雀跃的外甥们也都捂着脸挤在车坐中,车里的人甚至屏着呼吸,仿佛那一张一翕都会将车如秋叶一样吹入深谷。

将葱绿无瑕的大山劈出灰如刀疤的山路,看着心里尽管并不舒服,但还是不得不叹服于金钱奴役下人的勇气和力量。把它喻为红旗渠是每一个历经此道的人都不会感到矫情的。 转过不知多少弯,终于望到古庙新庙牌楼宾馆停车场超市人流了,司机告诉我们:“这还是前山,风景的中心在后山。

购票。纵车,穿过两道石洞眼前才豁然开朗。

层楼迭阁大罗宫

绵山的寺庙道观一律依山而筑,皆在山坳,山坳越深,庙宇越集中,越多,越宏伟。


大罗宫就是光彩耀眼的一位。

宫前矗有树根,高数丈,色苍翠,有翠枝悬挂,似榕树根,上截没于现代化阁楼,阁楼是伪装了的电梯通道。树根是水泥铸的,粗劣得不成样子,象装嫩的明星,污了明白人的眼睛。顺树根有泉水涓涓流,这也是绵山的特色,水千篇一律地从半山腰某处突然层层叠叠落了下来,似乎出现的没有道理,量大的也象动用了机械抽上去然而冲下来,之后再抽上去,如此往复不息。

电梯左侧是石阶,通向两旁的财神殿、救苦天尊殿、三官殿、六十元辰殿、斗母殿、三清殿、星宿殿、灵霄殿、九曜星君殿、六丁六甲殿、五老君殿、药王殿、混元殿、藏经阁、讲经台,集道教殿宇等。导游图册介绍说:就是当年介子推所看到的“大罗仙境”大罗宫 “三清上,曰大罗”。大罗为道家的最高境界,有玉京山,山上有七宝树覆盖八方罗天。大罗宫依山而建,层楼迭阁,青墙金瓦,画栋雕梁,复修于唐玄宗时,后因战乱,只留残迹。现在的大罗宫是在原址上恢复修建的,十三层仿古建筑,高110余米;建筑群总面积为三万余平方米,为“天下第一道观”,可与布达拉宫媲美。狮子山雄狮背驮整座宫殿,形象逼真,威武生动。白云洞高悬于绝壁,常有白云飘出,为阴雨前兆。白云庵内唐代《金刚经》石刻,更为稀世文物。

我领外甥小豪拾阶而上,外甥年九岁,好动,脚力健,几乎是一气跑到藏经楼,她要去会见上去不久的哥哥,果然在藏经楼前碰到他与司机返下来。途中遇到一道士,飘飘须髯,长发绾顶,远远地招呼我,要送我一句话,即身往殿里走,似乎这样更会让我相信他的预测对我的意义重大。旁边有托儿用话拉我。一笑置之,继续走我的正途。

藏经楼外观伟昂俊秀,象是站在女人窝里的大男子。里面称得上富丽堂皇,蕴藏许多大罗宫文化,墙上贴的,柜里锁的,桌上陈列的。藏经楼的最上层是一个与大罗宫有关的历代墨宝展堂,驻足的人最多,我不懂书法,不敢附雅,且有外甥催我,只得匆匆下来。 领着外甥们继续拾阶而上,我都有些怯步,可他们游兴盎然,只得紧追其后,我们站在最高处的亭子上鸟瞰,停车场里的大巴成了小积木,行人象蠕行的小虫儿,山路如带。回途中我们踩了“莲花路”就是在池溏里一溜放几十个莲花形状的踏脚石,池中央的石壁有瀑水。稍踩不稳就会掉进池中,水不深,齐膝,最喜两个外甥跟在我身后勇敢走了过来,赢得许多歆羡目光。

抱腹岩

抱腹岩之“腹”大,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及一两万名游人于“腹”内,容两千年历史文明于其间,堪称天下第一岩。通往腹部有两条路,捷径由一百二十九级台组成,坡陡不下于60°行于其上者许多人四肢并用,连攀带爬,稍不留神就会滑溜下去,相当危险。站在顶端俯视,才知道自己走上来的竟是一条多少险的路,看来很多时候人们对自己的本事并没有清楚认识。坚持就是胜利,在这条路得到了全面的验证。脚力不支者可以选择另一条路,可以坐轿。短短一截路程往返要价三十元,。生意并不太好,一个人走过去,便有许多小伙子或中年人拉客,低声下气地降着价钱,故意展露着宽肩和粗臂,使得你将百十斤身家交给他不会担心。

有几个人跟着母亲拉生意,母亲患有腰椎间盘突出,但母亲不好意思也不忍心看到轿夫流汗,妹妹讲到前年去五台山,母亲坐过一次,看到那个跟她年龄相仿的人汗流浃背,非要下来不可。有了教训,今天自然说什么也不肯坐了,而两个外甥也早已跑出去好远了。我们在靠近抱腹岩顶看到岩壁上悬着许多铜铃,还有四个灯笼。在庙院的宣传框粘贴着不少悬铃和灯笼时的情景:挂铃者腰系绳索从岩顶吊下来,手里持一副铁钩,利用前后晃动的力量将身体靠近洞壁,用铁钩钩住顶壁打楔系铃。场面惊心动魄,令人叹为观止。


很久以前,绵山中生活着一种叫吻的野兽,非常凶猛,常常伤害过往行人.附近的村民靠山吃山,以采药为生,而野兽封山,村民们无不头痛万分/于是推荐了一个身体强健,狩猎本领很强的年轻人前去降吻。这个年轻人想只凭自己的力量那太微不足道了,如果能得到神灵的保佑,一定会万无一失。于是他就去求空王佛保佑,祈求老人家赐给自己一件法宝,以降服吻兽.年轻人祈祷完毕,正要走时,忽然看见供案上金光闪闪,霎时满殿生辉。走近一看,原来是只铜铃,铜铃上还有一道经文。这时殿内突然有个缥缈的声音:“念此咒,便可降住怪兽,快快去吧.”年轻人这才恍然大悟,慌忙叩拜点化之恩.后来果然降服了吻,人们为了感谢空王佛的慈悲之心,就把这个铜铃挂在抱腹岩的岩顶上,让它为人们消灾免祸。

关于抱腹岩有以下记述:抱腹岩为绵山百余处岩洞之首,因形如两手抱腹,所以又叫抱腹岩。抱腹岩高60米,深50米,长180米,抱二百余间殿宇禅房及一两万名游人于腹内而不显得拥挤。抗战时期,介休抗日民主政府常在这里召开全县军民大会,部署生产和战斗任务。抱腹岩是天然生成的超大型礼堂。岩洞分上下两层,上层是两个直角排列的大岩洞,很象砖圈的“无量殿”,路断处有木栈道沟通,自下仰望殿宇参差,勾栏蜿蜒,犹如空中楼阁.更引人注目的是岩洞顶壁的无数个鸟洞和悬挂着的铜铃。清代康熙年间介休文人王清在《抱腹岩》一诗中写道:“寺古云常在,岩空势欲倾。此中真得地,以外纵浮名。鸟拂金铃渡,僧缘石隙行。坐听梵响处,花雨落无声”

在抱腹岩最高深处,看到清泉从石穴中汩汩而出,象喷,象射。是生命的激越的本真面目,似不安的火焰,不羁的灵魂。

无缘正果寺

脚下踩的是实实在在的石阶,用沙岩砌的,整整齐齐,结结实实,栏杆却是用水泥铸的,外面故意涂得结结巴巴,追求树皮的效果,结果很糟,既失了水泥的本真,又多了伪装的虚假,山与石本是最佳配合,水泥无故替代,并不和谐,也就罢了,起码真实,然而用水泥做成木头的样子,不伦不类,实在走了弯路。弯路有时为了寻求风景,角度不同,眼中的事物会展现出多变的风姿,就如我们要走的是正果寺,路却不直接到达,非要从前山转到后山,这样也好,听到了知了在叫,看到了除松柏以外的树种,地上有许多蚂蚁,大号,中号,小号,带翅膀的都有。

外甥们生在城市,长在城市,很少深入这样的山野,眼中的蚂蚁只是微小的那种,象这种大号的除非在放大镜下才能看到。我招呼天娃看,小豪的脚先到了,蹭地一声,刚才兴致勃勃摇头晃脑的大号蚂蚁已尸骨不存。唐突的举动扫了我们的兴致,她似乎也为自己的蛮撞难为情。我说,在这里是不许杀生的,我们是要去正果寺的路上。她自然不懂正果,我拿出动画片《西游记》中唐僧捉蚂蚁放生的镜头使她开窍。小豪很有禅悟,从此小心走路,生怕踩坏脚下的小生物,凑巧她的手臂蹭在树皮一样的栏杆上,破了,流了血。我说,看,死去的蚂蚁开始报复了。她吓得走路愈加谨慎,踮着脚,提着裤子,小屁股一扭一扭,仿佛踩水。小外甥是无知的,她心里真有蚂蚁成鬼报复她,那些善男信女跪在菩萨或道君脚下是不是也怀着同样的心理?在他们的心中似乎的确存在一种强大的力量,不是来自自身的,也不是来自大自然的,而是来自说不清的某处的。

左扭右拐,终于来到一道关隘,这时候已经气喘吁吁了,出现一个售票处,是要正果寺的卖路钱,问能不能通到山下,回答不能。前方的道路仍然遥遥,于是决定无功而返。 返回途中,看到三棵巨大的迎客松,就长在抱腹岩的顶端,想那些系铃人腰间的绳索定是系在它们身上的。千百年来,在这危险的境地,由它们导演着一幕幕善男信女的戏剧。路旁植有塔松,这种原本并不与这里有血缘关系的树种似乎生活的也不受什么屈辱。因为被驯化,它们更适宜生长在花园或者工矿厂区,在这荒山野岭经历风霜雨雪真是为难它们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71e9e1e26fff705cd170a0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