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成长中

2022-05-24 00:36:4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探索与成长中》,欢迎阅读!
探索,成长

探索与成长中, 我们收获点滴

201348日与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学校的第一次对接到现在,校已先后派出了两支学习队伍,领导之重视,规模之宏大,学习之精心创滴道教育之历史!所以,带给我们滴道学校教师的不仅仅是大工附校别样教育的震撼,还有滴道学校前所未有的教师学习活动氛围的感染。赴大工附校的三次远行以及附校的来临,触动了滴道学校教师沉积已久的热情,促使这样的一支平均年龄在47岁的教师队伍再一次走进了激情燃烧的岁月,一切的变化在悄然发生,如春雨,在滴道校园洋洋洒洒,我们沐浴其中,捡拾几滴,与大家共享。

一、我们的过去和现在

(一)改变理念平心态,面貌一新筑风采。

我们滴道学校的教师,曾经把工作量当成是一种负担,经常看到的是老师的愁眉苦脸,叫苦连天,工作稍微多那么一点点就满腹牢骚,从思想上就没有把工作当成是自己的责任,更多的感觉是来学校混时间,混日子。硬着头皮去上课,闲下来时聊天、打扑克、打游戏,购物……,只要一离开课堂,笑容就挂在了脸上,当老师当成这样,是自己的悲哀?学校的悲哀?还是教育的悲哀?年轻时的激情早已过去,时间长了,感觉不到自己从事的工作的价值感,成就感,就越来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了,越放松就越不要求进步,一个、两个、三个……,一点点地漫延开来,便影响了一群,造成职业倦怠与亚健康状态弥漫在整个校园。

共建活动在这个时候来到我们的校园,有如在沉寂的湖中抛出了一枚石子,激起了美丽的涟漪,让滴道学校的教师教育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领导到教师,无不佩服大工附校人的热情、执着。大工附校50个教学班,124名教师,学生多,教师少,从上到下,每个人都承担着那么大的工作量,有些教师还是超负荷工作,但是,每一位教师都精神饱满,认真而执着从事着教育工作,他们把没有工作做当成是一件丢人的事。在他们的副校长赵欣欣的讲话中说:有人问我们学校的教师工作量那么大,他们幸福吗?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大家,我们学校的老师他们非常地幸福,他们觉得教育工作,做得充实而有意义,他们幸福而快乐地工作着。

人人都渴望幸福,大工附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让人煞是羡慕,这种羡慕被外出学习的教师带了回来,一次次的汇报,一次次的交流,渗透到了每位教师心中,我们明显得感觉到教师精神面貌的变化,笑容多了,交流学生教育的多了;抱怨少了,不再为孩子淘气而生气了;对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不再漠视,而是积极配合,并不断追求方式方法上的创新,理念上的变化促使思想发生了转变,思想的转变就有积极的心态产生,就会想事、做事,一种蓬勃向上的氛围正在滴道学校漫延。

(二)策略推动谋发展,他山之石琢己玉。

大工附校的学习活动,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一些坚持长久的好的教育学方法,我校领导制定了边学习边实施,稳步推进的发展谋略,先把一些容易理解,容易操作的好方法结合本校校情推广起来。

首先推行了大工附校的课前诵读活动,从语文的经典诵读,化学的元素符号、化合价,物理的小知识点,到品德教育的名言、儿歌,数学公式、概念等等,班级回来几个学生就开始背,后面回来的进来就跟上,诵读声声,带领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其次是集体备课活动。大工附校的集体备课已经成熟,而我校原来的集体备课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心中虽然有四定一交流,但大多流于形式,备在表面,就像有的老师说的那样,就是大家坐在一起呛呛,没有中心,没有重点,想到哪说到哪,有的时候更像是发泄一下学生中的问题。大工附校学习之后,我们重新审视了集体备课的意义,把集体备课的高度定位在团队合作上,让老师们明确,集体备课的目的,不只是备方法,通教材,还要通过集体备课收到团队合作的效果,在老师中实现兵教兵,兵强兵,缩短学年组内班与班之间的差距,让好的方式、方法、策略在学年共享。如果再出现学年组里班与班之间差距悬殊的情况,那么学年组长与学年组成员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要求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做到三个统一:统一进度,统一方法,统一作业,大家在一起研究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练习内容与形式,作业布置等等,为此,我们还专门进行了学年组的集体备课观摩活动,现在的集体备课,大家热情极高,也让一些弱势教师找到了自信。

再次就是课堂教学。都知道教学是学校的核心,而教学改革想深入人心却着实不易。在与大工附校的共建活动中我们发现,我校的教学改革内容与方式与大工附校的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处,甚至在理念上更优于大工附校,但是,这个教学改革活动从20113月起动至今,仍有接近一半的老师在心理上不接受,他们习惯了墨守成规,习惯了传统,与大工附校接轨后,老师们切实感受到了新的教学思想对课堂的冲击,对学生成长的意义。由此,李校长在本学期初把我校的教学改革模式正式定名为情知教学,并制定了滴道学校情知课堂教学评分表,并召开专门会议重新审定,推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72d42daaf45b307e971974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