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科进士题名碑考证

2023-01-23 06:33: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翻译科进士题名碑考证》,欢迎阅读!
题名,进士,考证,翻译

翻译科进士题名碑考证

翻译科进士题名碑考证

张慧

摘要:北京孔庙内现存元、明、清三代进士题名碑198通。其中有4通为翻译科进士题名碑,其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本文从翻译科进士题名碑的源起、制、立碑意义等几个方面入手,介绍翻译科进士题名碑产生、发展的脉落,以及翻译科对后世的影响及贡献。 关键词:清代;翻译科;进士题名碑

北京孔庙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祭孔场所,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构。院内的198通进士题名碑记载了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等信息,是研究元明清三代科举的珍贵史料。 一、翻译科进士题名碑源起 (一)翻译科的设立

翻译科是清代除文、武科之外特设的专供满、蒙旗人考试的科目,分为满洲翻译和蒙古翻译。每三年举行一次,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由翻译科取得生员、举人、进士者,均加“翻译”二字,以区别于一般的科举考试。在乾隆四年(1739)首开会试,因人数太少,奉旨停止翻译科殿试,故由此会试为翻译科最高级别的考试,凡考中者赐进士出身,与殿试中试者同享“金榜题名”的荣耀。

(二)进士题名碑的由来

进士题名碑起源于唐,因为唐代科举考试太难了,所以取士人数比例较低,考的人就很少,所以考中后国家很重视,个人也很高兴,雁塔题名由此开始。进士们会推选书法好的人,将他们的姓名、籍贯和及第的时间用墨笔题在墙壁上。进士们认为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虽然雁塔题名为民间行为,但这也成为进士题名碑产生的肇始。官方始刻进士题名碑于宋代开始。北宋时立在大相国寺,南宋时立在南部贡院。传承于金元,兴于明清,并由此把树立进士题名碑作为永久性的制度确定下来。明清两朝的进士题名碑,由礼部拨款,国子监承办。进士题名碑是科举的见证,它与科举相伴相生相发展。

1




清代国子监祭酒孙嘉淦在其《续刻进士题名碑录序》中曾有记载:“因得观诸进士释褐于太学。寻循例刊题名碑,树碑于桥门外。甚盛典也。考唐进士自神龙以来,杏园宴后,皆于慈恩塔题名……(1)北京孔庙内的题名碑是元代皇庆二年(1313年)开科取士后建立的。 二、翻译科进士题名碑基本信息

北京孔庙内现存的翻译科进士题名碑共有四通:乾隆四年1739己未翻译科卓林、乾隆十年(1745)乙丑翻译科安福、乾隆十三年(1748)戊辰翻译科武敬、乾隆十六年(1751)辛未翻译科宁舞立。(详见下表1、表2 三、翻译科进士的代表人物——富俊

翻译科的设立使“国语”有了广泛的用武之地,同时也刺激了旗人学习满语的热情,通过考试涌现出了大批翻译人才。乾隆四十四年己亥1779年)翻译科进士富俊,曾任理藩院尚书、东阁大学士等。作为翻译科进士的杰出代表,他曾在(1教育领域:嘉庆十九年(1814)在其二任吉林将军时创立的白山书院,使吉林的中试者人数明显增加,推动了吉林地区文教事业的发展;2土地开发:在任期间,富俊成功推动双城堡屯田制度的实行,为吉林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3)实业建设:富俊先后于嘉庆二十年(1814、道光元年(1821)开采缸窑等煤矿,为吉林地方矿业开采之始。富俊为官清廉,勤奋从政,是吉林地方史上值得称颂的人物,功绩永存。 四、翻译科进士题名碑立碑意义

(一)是科举庆典的一个终结。424日小传胪,后将前1名拿到皇帝处,由皇帝来最终确定谁排第几甲。再举行传胪大典,礼部宴请。来到国子监,举行籫花礼、释菜礼等,回到家乡后并为其家建牌坊,以示荣耀,荣归故里。据史料记载,官方组织的在京城庆典的最后一项内容。

(二)翻译科的设立为选拔满蒙八旗优秀的翻译人才提供了契机。既是为了固守“清语骑射”这一国策,也是为八旗士子增开出仕之路。虽然只有区区几十位进士,但却能激励满蒙八旗子弟从武功到文治的转变与学习,达到“廷试有录,以示中外;题名有碑,以垂永远”(2)的目的。清代重视官吏的双语能力,翻译科的设立体现了清朝统治者为大力培养满、蒙、汉兼通的翻译人才所做出的努力与尝试,为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了新的、难得的契机。翻译科在为朝廷输送满蒙

2




翻译人才方面做出极大贡献。理藩院和各部院满蒙中书、笔贴式等官员中,很多官员都是通过翻译科科举步入官场的,有些甚至位居卿相。

(三)翻译科立碑体现出史料与传世文物相佐证,是“二重证据法”考证历史的典范。进士题名碑是一个资料文献的数据库,它记载了科举考试的情况和科举制度的变化,可与文献资料互相对应。它记载了人物信息、地域信息、考官信息等诸多历史信息,同时也是一个时代书法篆刻艺术的展现。翻译科进士题名碑完整真实地还原了清代对于科举制度的创新与推动,体现出科举这一制度在1300余年的歷史演进过程中的不断丰富与发展。

(四)翻译科的设立与翻译科进士题名碑体现着文化的相互交融。语言是文化沟通的纽带与桥梁,翻译科的设立体现出清代统治者对语言教育的重视以及对汉文化的推崇。更是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大力推进民族文化交融并包,联动发展,体现出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在民族融合方面的尝试与历史见证。翻译考试虽未能延续,但却极大促进了满蒙民族文化的进步与交融。翻译科的设立,在清代政治和中国科举历史的长河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兼容并包的珍贵历史遗产。 注释:

文庆;李宗昉,《北京古籍丛书 钦定国子监志 下》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XX.03.

杨士奇:《东里文集》1《宣德二年进士题名记》文渊阁版《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XX年版,第1238册,第12.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77fccf5b5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2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