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试卷

2022-07-08 21:51: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13年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试卷》,欢迎阅读!
安徽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入学,试卷,研究生

2013年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1、岁差2、风化壳3、诊断层4、逆断层5、层理构造6、径流系数7、生物群落8、土壤质量

二、简答题1、沉积岩的主要类型2、地下水的主要类型

3、径流形成基本过程

4、构造运动的基本特点

5、大气降水的基本类型

6、土壤评价的原则

7、加速地形对气候的影响8、生态因子对生物作用的一般特点

三、问答题1、岩溶地貌产生的条件?2、河流阶地发育因素?

3、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四、论述题1、我国土壤空间分布规律。2、影响流域水量平衡因素有哪些,并构建流域水量平衡方程。

1

2000年——2010年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及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凡是出现并感受到生命活动影响的地区。是地表有机体包括微生物及其自下而上环境的总称,是行星地球特有的圈层。2. 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


段大气的一般状态及其变化特征。3. 季风: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而形成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具有这种大气环流特征的风称为季风。4. 厄尔尼诺现象:是指地处太平洋热带地区的海水大范围异常增温现象。这一现象造成了地球温度的升高,使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失衡,从而导致气候异常。 5. 土壤质量:是指土壤的生产力状况或者健康状况,特别是维持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持续土地利用及环境管理、促进动植物健康的能力。土壤质量的核心是土壤生产力,基础是土壤肥力。 6. 土地评价:在土地类型研究基础上,根据特定生产目的对土地质量、适用性和生产潜力进行的评估,称为土地评价或土地分等。7. 矿物:地壳中存在的自然化合物和少数自然元素,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性质。8. 气环流: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合现象。9.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10. 承压水: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11. 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生命活动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12. 冻土: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13. 成土母质: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形成的松散碎屑,

是形成土壤的基本的原始物质。14. 海岸带: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的一定宽度的地带,其上界起始于风暴潮线,下界是波浪作用下界、亦即波浪扰动海底泥沙的下限处。15. 城市生态系统:是以城市为中心、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人的需要为目标的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经济生态系统。16. 地壳河流阶段:17. 水性:是指每单位重量的干纤维所吸收的水分。18. 黄土:由风搬运沉积的第四纪陆相粉砂质富含碳酸钙的土状沉积物。19. 土壤肥力: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和水、气、热的能力。20. 海洋资源:蕴藏在海洋中人类可能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统称。主要包括海洋生物、海洋矿物、海水化合物、海洋能以及海洋空间等自然资源。21. 钱德勒章动:22. 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23. 露点温度:度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




24. 气旋:大气流场中在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旋转的大型涡旋,在气压场上表现为低气压。25. 成冰作用:是指积雪转化为粒雪,再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冰川冰的过程。26.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27.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 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28. 准平原:是湿润气候条件下,地表经长期风化和流水作用形成的接近平原的地貌形态。29. 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稳定外型的矿物

或玻璃集合体,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30. 上层滞水: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上的重力水。常分布于砂层中的粘土夹层之上和石灰岩中溶洞底部有粘性土充填的部位。上层滞水由雨水、融雪水等渗入时被局部隔水层阻滞而形成,消耗于蒸发及沿隔水层边缘下渗。由于接近地表和分布局限,上层滞水的季节变化剧烈,一般多在雨季存在,旱季消失。31. 种群:把占据一定空间或地区的同一种生物的个体群叫做种群。32. 滑坡: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33. 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34. 反气旋: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大气涡旋。在气压场上表现为高气压。35. 相对湿度:指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36. 土地分:从不同的研究目的出发,选择对该目的有意义的土地属性及其量度指标,将一定级别的大量土地个体概括成具有一定从属关系的种类等级系统。37.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和大气之间以长波辐射的方式进行着热量的交换,大气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38. 太阳总辐射:是地球表面某一观测点水平面上接收太阳的直射辐射与太阳散射辐射的总和。39. “海”和“洋”:海是指大洋的边缘部分及被陆地封闭面积较大的咸水水域。洋,泛指海域,旧指海之中心,今指地球表面上被水覆盖的广大的地区。40. 大陆架:大陆边缘被海水淹没的浅平海底,是大陆向海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7a3cce7b5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1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