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的写作背景

2024-03-31 00:44: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最后一课》的写作背景》,欢迎阅读!
背景,写作,最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最后一课》的写作背景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初一·人教·同步辅导版》2011年第13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有《达拉斯贡城的达达兰》《星期一的故事》《小福罗蒙》等。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它们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篡夺了法国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复辟帝制后试图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以摆脱内部危机,巩固王朝统治。俾斯麦则打算通过战争,建立一个德意志帝国,企图占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1870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次掠夺性的战争,正如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战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次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等法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侵略战争已经变成了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和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它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陈玲莉/供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7ed9052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2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