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练习题

2022-12-30 14:0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练习题》,欢迎阅读!
练习题,上册,中华,人教,崛起

篇一

1、看拼音,写词语。

xún jǐnɡ chǎo rǎnɡ chénɡ fá zhèn xīnɡ chū zū 2、补充下面的词语,并完成练习。 左()右()()()扬扬 ()红()绿耀()扬() 铿锵()()()和()丽 3、根据句子的意思写词语。

1)形容周恩来回答问题的声音有力、响亮而有节奏。 2)形容天气晴朗暖和(多用于春天) 4、根据句子意思填上合适的词语。

1)一只大螃蟹在沙滩上挥动着它一双大大的钳子,颇有一番( )的样子。 2)他( )地展示着自己的成果。 5、按要求写句子。

1)这是中国的土地。(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中国人要振兴中华。(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二

一次,校长来给大家上课,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有的说:为明理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有的说:为父母而读书;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当问到周恩来的时候,他站起来,响亮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校长的喝彩: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1、其他同学为什么读书?周恩来为什么读书?在文中用不同符号标示出来。

2当听到周恩来的回答时,校长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 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校长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再次听到周恩来的回答时,校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崛起的意思是 中华之崛起与课文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相反。 4、联系前文说说,周恩来为什么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三

12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他在沈阳下了车,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那是外国的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去看个究竟。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地。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的、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一旁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的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替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顿。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从租界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那天修身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请问诸生为什么读书?

同学们踊跃回答,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也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


周恩来一直静静的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好啊!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到帝国主义的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1.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人物的? 周恩来一直静静的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 A.外貌 B.行动 C.语言 D.心理 正确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人物的?

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A.外貌 B.心理 C.行动 D.语言 正确答案:D

3.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人物的?

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 A.语言 B.行动 C.心理 D.外貌 正确答案:D 4.选择正确的读音。

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妈妈背( )着我来到了医院。 A.bēi B.bèi 正确答案:A 5.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 )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地。 A.bèi B.bēi 正确答案:B

6.写出一个可以替换加横线部分的词语。

从租界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 正确答案:到底

7.写出一个可以替换加横线部分的词语。

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迷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去看个究竟。 正确答案:清楚 8.回答下列问题。

从租界地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结合周恩来看到的中华不振的现实与他在修身课上的铿锵话语,推想一下他在沉思什么呢? 答:中国人受到洋人的欺侮都是因为中华不振,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822787c33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