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地区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

2023-02-12 16:27: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民族地区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欢迎阅读!
素养,民族,提高,地区,文化

浅谈民族地区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

摘要】民族地区学生的文化素养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养和发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素养的关键是基础教育,其中汉语言的学习又是重要的一环,而要提高民族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教师的素质和教育方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同时,政府的支持和百姓观念的转变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关键词】民族;文化;语言;素质;政府

On the ethnic minority areas to improve student cultural literacy Xie shen gu

AbstractCultural awareness of students of ethnic minority areas related to literac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ire nation, the key to improving minority students' cultural quality of basic education, including the learning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is important, and to improve the national language of students, cultural awareness, the quality of teachers and education played a key role, at the same time, the support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eople, the concept of change is also a factor that can not be overlooked.

Key wordsNation; culture; language; Qualities; Government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占全校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来自边远地区。腼腆、憨厚、纯朴是他们共有的品质,可同时,不善于运用汉语表现自我也成为了他们与生俱来的缺陷,由于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差,这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不小的压力。压力也可转化为动力,困难并不是不可克服的,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体会和民族地区的民族教育实践,针对如何提高民族地区学生的文化素养作一浅谈。

1.提高素质、夯实基础

首先,应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民族地区学生文化素养的关键,正如邓小平据说: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二十一世纪大业的生力军。基础教育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千秋大业。因此,振兴教育全民有责。特别是从事民族地教育的广大教师,肩负着培养民族人才的责任,而培养民族人才,首先应从提高他们的汉语言素质入手。因为我国的一切科学文化信息主要是以汉语言为载体。为培养适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民族人才,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首先提高教师的素质,尤其是担当启蒙教育的教师的语言、文化素质,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盲目跟风,不照搬别人的教学经验。

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谈得上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真正夯实学生的语言和文化基础

在学校里,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只懂母语的少数民族学生,入学前一直依偎在母语的怀抱,大多数学生根本未接触过汉语。突然间要他们学好一门语言——语,无疑是天方夜谭。由于学生和教师之间因语言的障碍,无法沟通,无法交流,更谈不上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教师教学无良方,学生学习无章法,这样无序的教学真令人担忧,而在提高这些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能力方面,以下几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1.1多说;让一些精通汉语,具有教学经验的有责任心的教师充实到民族地区的教师队伍,低段由母语教育,双语过渡,以多说多学汉语为手段,时时关心和爱护学生的学习、生活。逐步纠正他们不良的生活习惯,不断营造一种宽松、和


谐、愉快的语言环境,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课后交流时有一些有益的典故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激励他们养成多说汉语的习惯,教育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学好汉语的欲望,并扩展成为一种群体意识。在群体中达成一种共识,逐步由让学生学汉语转化为学生要学汉语、学好汉语。

1.2多写;据笔者调查,小学低段的学生害怕老师,害怕的是老师的提问。因为他们听不懂,无从回答。高段的学生也害怕老师,害怕的是老师布置作文,因为作文是他们的致命弱项。久而久之,学生不敢面对现实,老师无力改变现实,从而导致学生厌学、辍学现象。这给民族教育带来不可估量的缺失。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从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鼓励他们从最简单的写作开始,写身边人,写身边事,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只要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就是进步,只要有进步,教师就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从会表达语言到会表达感情和思想,作文也就不会再成为一只可怕的拦路虎。

1.3分段递进,教师表率;当然,学好汉语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只有从小学阶段入手,中学阶段强化,分段递进,逐步提高,才能为提高民族学生的文化素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荀子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泥,与之皆黑。环境育人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我们广大教师在学校内作好讲说汉语的表率,必须做到言传身教,凡希望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凡劝诫学生不可为的,自己不可做。师生之间形成使用汉语来交流感情,表达思想的习惯,潜移默化,学生自然在无形之中掌握了这门语言。 2.多管齐下,全面提高

提高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是教育的神圣使命,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教育在这当中应该也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这还不够,还需要其他方面尤其是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由各级政府带头,学校协作,可定期组织文化下乡活动。在学校招生范围内加大汉语言文化宣传的力度,让老百姓转换思想,改变观念,重视民族教育 由于受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山区不少人民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民族学生居住地交通不便,与世隔绝,信息闭塞,经济落后。自我感觉良好,不思进取,安于现状。这种观念形成恶性循环,不让子女上学,深受父欠子债,安家立户,子欠父债,招渡魂灵。的固有民族习惯影响,影响了适龄儿童入学,对此,我们必须加大力度,配合各级政府,有计划、有信心、有步骤地组织一些文化下乡活动,要以一些山区学生自编自演的文艺形式,使老百姓真正领悟到学习语言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动员社会、家长与学校一起关心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使之成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并对祖国有所贡献的公民。

总之,要提高民族学生的文化素养并非不可实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者最宝贵的品质之一,就是对孩子深深的爱兼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是的,以爱之甘露滋润学生的灵魂,让其成才,我们要殚精竭虑地教育每一位学生尽力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最终要依赖本地区的民族人才,为此,笔者呼吁全社会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最终实现民族学生文化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哈经雄 腾星主编《民族教育学通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85358cd68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3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