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 R3系统在一汽大众的应用与研究(中)

2023-03-17 00:44: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SAP R3系统在一汽大众的应用与研究(中)》,欢迎阅读!
一汽大众,应用,研究,系统,SAP

SAP R/3系统在一汽大众的应用与研究()

14ERP历程不仅使一汽大众的管理更加稳健和成熟,同时也使一汽大众的生产、经营、管理、销售和决策更加透明和数字化。本文详细介绍了一汽大众的企业特点、ERP软硬件选型、ERP实施三期工程、实施了SAP R/3的哪些模块、模块解决方案等五大块内容。 三、R/3系统实施的主要过程

一汽大众在构建ERP系统过程中,并没有采取一下子就解决公司所有信息化的问题,而是通过三期工程逐步来完成。 1、一期工程

一期工程包括采购和物料管理(MM)财务管理(FI)两个模块。之所以选择这两个模块,主要原因是这两个模块已经有其他企业的实际运行经验,并且这两个模块也确实是一汽一大众所急需的。一汽大众从成立至1993年初,由于生产能力较少,公司对信息化的需求并不强烈。在IT方面,公司仅仅使用了Windows台上的ExcelWord等软件进行日常办公数据统计及分析,并使用Foxpro开发了考勤、工资、备件管理等应用系统。

但到19932月,一汽大众最早车型一捷达的生产达到1万台的时候,一汽大众管理上的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随着公司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公司业务的发展,必须使用ERP等管理软件来支持企业的管理,在对SSAQADSAP等厂商充分论证和选型的基础上,一汽大众最终在德国大众的帮助下以大众集团的名义40万马克从GEDAS购买了SAP公司的R/3系统。

在一期建设过程中,公司选择了GEDAS进驻长春协助实施ERP。首先在采购、物料和财务三个部门进行3MM(物料管理)FI(财务会计)模块的实施,并在1995年正式运行。这是在中国第一家运行起来的SAP R/3系统。通过这次合作,一汽大众的应用开发人员逐步掌握和了解了R/3 系统开发及实施方法,为一汽大众未来其它模块系统开发、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也通过一期对MMFl两个模块的开发,公司的需求、合同、订单等采购管理,库房、CKD物料、集装箱等物料管理和总账、应收、应付、固定资产、成本核算等财务管理都达到先进水平。它的成功运行使得相应使用部门的业务人员扔掉了各种账本,真正达到了信息共享,为加强基础管理,提高决策水平带来了很好的效果,也让其它部门看到了使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好处,同时为公司后期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但是,与GEDAS的合作只维持了不到1年,主要原因是当时一汽大众的业务人员大部分还是中国人,存在一些交流上、理解上的困难。并且请一个专家一天得1000多美元,从承受能力上来说也不适宜。另外,GEDAS搭建的平台并没有获得预期的结果一不少用户拒绝使用这套系统。用户拒绝使用是因为系统没有带来收益,系统应用不理想的原冈很多,GEDAS对需求的把握不到位是一方面,我们自己也有问题,比如基础数据不完善、不规范。GEDAS走后,一汽大众的IT技术人员需要对该系统进行大量后续收尾工作。 虽然GEDAS的离开为一汽大众带来了一定损失,但与此同时,也为一汽大众培养、锻炼IT技术人才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并为ERP二期建设在不借助外力情况下,自身IT技术人员仅通过10天培训就使掌握并造就了一汽大众生产、销售两大核心系统成为可能。


2、二期工程

1997年,鉴于捷达产品越来越多的选装销售和服务的重要性,一汽大众选择了R/3中的SD(销售与分销)PP(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块作为公司二期ERP系统开发实施的重点。其实早在一汽大众19967月全面建成时,一汽大众就已开始考虑生产管理和销售管理的问题。当时公司有两种意见,一种建议找外面的开发人员帮助实施,另一种是自己做。但这两个模块对于去德国参加培训的人来说都是全新的东西,对于其他人员就更不用说了,自己开发的难度可想而知。

由于有了GEDAS所赐的对R/3系统的了解,以及为期10天的培训,信息系统开发人员对R/3的生产和销售模块已经不再陌生,但是10天的培训毕竟短暂,不可能把所有的细节全部搞清,系统开发人员就通过SAP提供的练习帮助、资料以及各种相关文件在系统里面做各种测试,为最终上线做准备。

当时,一汽大众整车销售还是由一汽集团统一负责,一汽大众只有销售备件的权利,所以一汽大众最先实施的是备件销售管理和生产管理。在生产管理方面,由于SAP R/3中的PP模块仅停留在生产计划层面,整车零部件装配表(BOM)无法满足一汽大众的要求。而在此时,德国大众也有一套生产控制系统要求一汽大众使用,经过中德双方及公司间的多次磋商研究,双方认为,从实施时间和功能上看德国大众的系统满足不了一汽大众的要求(主要是涂装线无法进行捷达和奥迪两种车型的管理)。因此,最后一汽大众决定利用自己的开发人员在R/3平台上使用ABAP/4语言开发生产控制系统。

经过几年系统实际运行,一汽大众系统开发人员开发的这套生产控制系统已完全达到中德双方对生产管理的要求,目前正在进行系统的通用化工作,以便适应一汽大众生产越来越多新车型的需求。他们所开发的生产控制系统通过计划、车序、分装、控制点管理,将各分厂、库房、供应商都紧紧围绕着计划有条不紊地工作,在选装越来越多的今天,生产一时也离不开这个控制系统。

同时,这套系统也为一汽大众节省了800万马克的德国大众软件投资。另外,围绕生产控制这个项目,一汽一大众还自行开发了整车档案、生产质量数据采集、技术文件管理等系统。

在生产控制系统开发实施的同时,一汽大众信息系统室还使用R/3的标准模块对整车备件的销售管理进行了相应开发,主要包括备件采购、库存管理、销售及相应财务管理,备件中转库管理等。它的成功开发使得几个车型,上万种备件都使用R/3管理,为减少库存,保障供货率,提高工作效率发挥了很大作用。 备件销售系统上线运行后,开发人员又将售后服务系统中的索赔、首保、培训、工具、相应财务结算等管理用ABAP/4语言在刚3平台上开发出来,大大提高了索赔确认结算的速度,使得索赔单从申报到确认结算从半年时间压缩到1个月内。

由于以前一汽大众的整车销售一直由一汽集团进行经营、管理,直到1998年才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销售公司,所以一汽大众的整车销售模块直到1998年下半年才进行立项开发。

在整车销售模块开发过程中,一汽大众信息系统室经过反复认真考虑,拿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案实现一组工作人员对两个公司进行管理的模式,完成整车下线入库、一汽大众销售给销售公司、销售公司采购、整车储运、整车销售及两个公司相应财务管理等业务处理,并相应地将销售公司商务代表处和中转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85b5f629b6648d7c1c7469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