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芙蓉楼送辛渐略详案

2022-04-18 23:15:2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案】芙蓉楼送辛渐略详案》,欢迎阅读!
芙蓉楼,教案,辛渐略



互联网+”视域下小学课堂双师教学创新模式的研究》



芙蓉楼送辛渐

教材分析

《芙蓉楼送辛渐》这是一首送别。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坚强性格、爱国的情怀。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读懂古诗大意,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的深厚情谊及诗人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有主动积累课外古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通过不同方式的读,理解体会诗意,感悟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难点:

能在不断的补白过程中感悟作者内心,理解人物品质。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送别诗”诗词大赛

一、开门见山,引出课题 1、出示课题 2、读题、解题 3、聊写作背景

()交流“芙蓉楼”资料 ()了解送别辛渐背景

【设计意图】:诗缘情而发,所以学习古诗首先让学生明白诗题的意思,了解写诗的背景,这样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也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 二、初读诗歌,了解大意






1、同桌互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初步解读

(1)逐字解词:寒雨连江夜入吴

预设生:“寒雨”:寒冷的雨;“连江”:连着满面,师:什么连着满面?(雨水)“夜”:夜晚;“入”:来到时;“吴”:吴地

(2)连词成句:连词成句,重新排序,引导学生发现古诗的“韵律美”“精炼美” (3)串句成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

【设计意图】: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语言凝练简约,句式整饬,韵律整齐。“逐字解词、连词成句、串句成诗”是初步解读诗意的“金钥匙”,师授之以“渔”。在初步解读中让学生感悟古诗“精炼美”“韵律美”的特点。 三、品读析句,感悟情境 (一)读景悟情

静心读诗一二句,找出诗人的不舍之情,把感受批注在书上。 *寒雨 (1)情寒 1)解读寒雨 生自由读谈看法 2)品读雨篇

师生接读,体会古人借“雨”寄情的手法 3)换词体会

将“寒雨”换成“秋雨”“急雨”“大雨”,让生体会“寒雨”特别之处:渲染离别时的暗淡、凄凉气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不舍之情。 4)想像画面 5)情感诵读 (2)心寒

1)引资料,知“坎坷”

学生根据“官运图”结合预习收集资料进行筛选重组信息。 *楚山孤






2)引导想象:此时朋友远去,再也没有人与他__________________ 再也没有人与他__________________;再也没有人与他_____________ 3)此时好友即将,回到你的家乡,在家乡有你白发苍苍的父母,有你相知相伴的妻子,你会对他们说什么呢? (二)抒情言志 *一片冰心

1)了解“冰、玉”特点

2)了解巧用“冰壶”典故(双师教学:微课“冰壶”典故) 3)引资料,走进诗人出塞诗

4)情境创设,引读古诗词后两句,体会一片冰心

【设计意图】:诗人资料间隔式,层次性的引入,逐渐丰满诗人的形象,直至“有血有肉”的诗人形象植入孩子心间。多处引导孩子们在朗读声中将抽象的语言符号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唤醒孩子对诗内心体验,在反复的想象品读中,“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境“拨开云雾见天日” 四、吟诵诗文,升华情感 五、吟唱诗文,感受经典

【设计意图】利用双师教学模式,播放音乐教师录唱的“芙蓉楼送辛渐”小视频,让诗与音乐巧妙地融合,让语文音乐学科融会贯通,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像可以像动画一样播放,这样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徜徉在诗情画意中意犹未尽!

布置作业:1、吟唱诗文;2、读另一组诗 六、板书: 借景 抒情 言心(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85f232b04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