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窦娥冤》

2022-03-29 00:59: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窦娥冤》》,欢迎阅读!
浅析,窦娥冤

我尚不准备讨论中国有无悲剧这一重大问题。“悲剧”一词本源于西方,自然有西方观念对其赋予的悲剧定义,这包含了西方文化,社会,政治等种种因素,并不适合简单地搬取套用在中国戏剧身上。只是如今“悲剧”一词已广泛流传开来,更被人们滥用。对大部分人来说,其具体的意义界定已经模糊不清。是以在此且也先用“悲剧”一词来形容中国戏剧中描绘悲惨故事的戏剧。当然,这里所说的“悲惨故事”,是相对读者,观众而言。这一点上的强调并非是忽视了作者的主体意识在文学作品影响上的作用,而是着重了读者在推动文学作品发展上的重大作用。

在这一点上,我个人认同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即“文艺的本质是摹仿,且文艺的摹仿是真实的,是创造性的。文学作品源于生活,成功的作家优于常人的地方是他们具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找出了社会生活上的不足与黑暗,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加以再创造,形成文艺。但一个社会现象牵扯到无数的社会问题,而这些问题不是单个或几个作家能够面面俱到表现出来的。在一个社会问题上,作家加工的这一部分,是作家想要表现给读者真实情感,全由读者的理解能力去体会。而作家没有加工到得这一部分,亦或是说作家没有着重强调地方,则需要读者不断地挖掘分析。这也是为什么古往今来犹如《哈姆雷特》《红楼梦》这样文学巨作能久盛不衰的原因。究其原因,我不认为是作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已经想到如此之多复杂的问题,更应该说是读者在品读作品过程中另一番新的品味与发现。是以在此,我要《窦娥冤》去说一说我国古典戏剧内蕴的悲剧延伸,而并非如大多数人所说的“喜剧结尾”亦或“反悲剧意识”那样简单。

最初读罢原文第一,第二折,便觉尽是一些荒唐之事。窦天章卖幼儿赶考;张驴儿父子救人后竟要挟寡妇相与做老婆;这一老一少两个寡妇竟就此受人要挟;张驴儿竟毒死亲父等等,皆是如今社会生活中无法理解,不可想象的“怪事”。而两个寡妇没有任何具体反抗的行为,也没报官等激烈举动,倒有些逆来顺受的意味。其中自然以那怕事的婆婆为首,而窦娥虽较为刚硬却要顺从婆婆尽孝,只是一直不肯相与。

从这些内容,便已能看出当时社会思想的顽固封建及女性地位的低下及百姓欺软怕硬,社会风气混乱黑暗等显著特点。从一个大的角度去看,整部戏剧的背景环境便已决定了戏剧人物相对独特的性格特点,进而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在这一点上,我认同却又不完全认同狄德罗的“情境说”。我同样认为情境是戏剧作品的基础及戏剧效果的源泉,且这里的情境指的是人物所处的境遇和生存环境。而我不认为情境是一个戏剧的核心,不认为情境是比人物个性更为重要的因素。在我看来,情境所能决定的,是一个与时代背景特点相结合的大的故事整体走向,而非故事的具体情节和结尾。以《窦娥冤》为例,简单点来说前两折写的是两个无依无靠的寡妇受人欺负,遭受迫害的惨状;第三折是写了主角遭受的迫害达到极端,失去了年轻的生命;而第四折则峰回路转,坏人受到惩罚,好人沉冤得雪,是一个大快人心的结尾。

这种“孤儿寡母”生活艰难的写法在世界文学作品中并不少见,但《窦娥冤》又较为特殊。《窦娥冤》中婆媳两人皆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除了封建统治下人们固有的保守,隐忍观念外,两人的性格近乎截然不同,甚至于窦娥身上体现的部分反抗精神是超于同时代的人们思想观念,是作者赋予的。但同时,窦娥对婆婆近乎愚孝的特质,仍表现出窦娥这一主角没能真正突破时代的牢笼。也正因为这样故事背景,大环境的设定,而导致了窦娥悲惨命运的注定延续。但这并不意味着决定了人物命运如此悲惨。

且看第二折中张驴儿无意间将自己父亲毒死,反而冤枉窦娥时,仍提出让窦娥做其老婆便可以私了的要求。试想倘若窦娥没有那般刚硬顺从了张驴儿,又怎能来后文中精彩万分的“三桩誓愿”?

若是再往细了说,我更为赞同亚里士多德的“情节中心论”他认为悲剧摹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动。且悲剧艺术的目的在于使人引起怜悯与恐惧之情,达到“惊心动魄”的效果。


这必须得依靠对情节的组织,靠“突转”与“发现”来实现。我认为这是一种极为典型的创作手法,作家靠拟定一个悲剧情节来安排人物的走向和终点。但若是太注重情节而忽略人物,势必会大为局限人物的形象刻画,这不应该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出现的缺憾。只有当情节的走向符合人物性格的特点的发展转变,这才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也说明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人物性格的处理与情节安排同样重要。《窦娥冤》中的窦娥,便是如此。窦娥因为性格的刚硬反抗张驴儿而遭到迫害,也因为性格的刚硬临死前尚要骂天立下“三桩誓愿”更因为性格的刚硬而冤魂不散最后告之其父真相从而沉冤得雪,让坏人受到应有的惩罚。者,观众们也因此大快人心。

但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虽然后文窦天章因此牵扯出并惩治一些贪官污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860399c51e79b896802261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