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电信防骗教育 有效提升学生安全意识——以学生电信诈骗案例分析为例

2023-03-17 06:22: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做好电信防骗教育 有效提升学生安全意识——以学生电信诈骗案例分析为例》,欢迎阅读!
电信,学生,案例分析,诈骗,意识

做好电信防骗教育 有效提升学生安全意识——以学生电信诈

骗案例分析为例

摘要:通过对一起典型、新颖的学生电信诈骗案例分析,探讨了目前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要点,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使高校能够针对现状做好电信防骗教育切实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电信诈骗;电信防骗;防范

案例简介:

201838日,16级美容专业学生罗某收到某淘宝卖家消息,称罗某所买衣服含荧光剂超标,店铺愿以十倍价格予以退货。罗某按卖家指示登陆银行账户,无奈该卡无钱;卖家又指引罗某登陆有余额的账户,学生遂引起警觉。该卖家反复游说,但在罗某在室友帮助下皆不为所动。此事本当告一段落,但卖家突然径直给罗某的支付宝转账9800元钱,确实以十倍价格赔偿。罗某当即信以为真,欲跟从卖家指示操作账户。当时,罗某室友东拦西阻,淘宝卖家威逼利诱,罗某本人心神动摇,无奈求助于辅导员老师。辅导员老师当即表示这是电信诈骗,要求学生不予理会,并联络校保卫处和公安机关处理骗子后续的骚扰,最终摆脱了骗子的纠缠,避免了学生的损失。骗子的9800元至今仍存在公安机关指导罗某单独开设的一张卡上,等待骗子前来认领。 案例分析:

本案罗某遇到的是非常有技巧和策略的电信诈骗。骗子以退为进,先行支9800元,以10倍赔偿为诱饵,利用学生正常的维权思维,诱导学生登录预先设置好的钓鱼网站。一旦学生登录钓鱼网站后再按照骗子的引导操作,学生卡上的财产就会受到损失。学生之所有能够最终识别骗局,一方面是学校平时防电信诈骗教育工作扎实,使得学生自身警惕性增强;另一方面是学生遇到事情能及时报告辅导员,寻求老师和相关部门的帮助。 问题诊断:

网络的发展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大学生每天都利用网络学习、社交或者关注国家新闻。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1],在享受网络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网络安全隐患。

一、大学生思想单纯,防范意识不足

大学生处于人生的转型期[ ],虽然有一定社会性思维,但还是摆脱不了学生的单纯稚嫩:没有对事情缺乏刨根问底的意识,辨别能力不强,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考虑问题简单,缺乏安全防范意识[2]。电信诈骗违法犯罪行为人往往就是利用大学生的这些特点,开展电信诈骗活动。正如本案中的罗某,最初被骗子引导登录钓鱼网站的时候,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骗局,万幸第一张卡里无钱。因此,加强大学生电信诈骗案例教育可以让学生及早发现骗局。 二、网络诈骗让人防不胜防

大学生与网络的接触频繁,这就加大了信息泄露的可能性。且目前网络信息监管还不成熟,信息泄露的原因很难查明,这就给诈骗分子创造了机会。新型的诈骗与时俱进,违法犯罪后,案件的侦破也有很大难度。案例中罗某确实如骗子所说购买过一件衣服,因此当接到电话时,罗某很自然认为这是卖家的一个正常赔偿行为,并没有怀疑。诈骗分子以10倍赔偿为诱饵,毫不费劲地引导罗某


登录了预先设置好的钓鱼网站。在罗某犹豫不决的时候骗局又推陈出新,直接在罗某的支付宝里面转账9800元,欲一举击破罗某的疑虑。假如罗某没有联系老师,单凭寝室几个大学生,依然可能自投罗网。所以在平时的教育中,还需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三、大学生网络受骗影响面广

大学生电信受骗对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及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网络诈骗案件在高校内频频发生,不仅给学生个人甚至家庭都带来了经济负担,同时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大学生网络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因此,做好大学生的防电信诈骗工作迫在眉睫。 对策建议: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得失观、利益观,避免因为贪利而受骗上当[3]。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就是帮助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性的得失观有利于大学生调节自己的心理,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有了正确的价值观、得失观和利益观,学生才不会那么容易被小利诱惑导致大损失。

二、加强学校信息管理,防止师生信息外泄。首先要确保学校收集到的师生信息绝对不能外传,在信息核对中不要把师生个人信息表放办公群,张贴出的一些公示材料也要注意避免师生身份信息的暴露。学校的信息维护部门要及时做好预防工作,减少病毒造成的危害。

三、丰富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内容,加强网络安全教育[4]。首先,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防止网络发展给大学生带来的心理问题。其次,要加强大学生预防电信诈骗教育。最后,要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法制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增强在网络世界中自我保护能力,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四、创新大学生电信防骗教育的方式。在网络安全方面,学校应加强网络安全意识的宣传和培养。除了班级常规的开展电信防骗的主题班会以外,还应该结合学生和学生实际特点,安排电信防骗专题讲座、设置安全教育课程、开展电信防诈骗宣传活动,搞一些网络安全知识考试等有实质性作用的宣传和引导,提升和加强大学生的网络诈骗防范意识。

五、建立校园网络诈骗长效应急机制。大学生电信受骗后一般采取向辅导员、学校保卫处和公安机关求助的方式。辅导员应该主动学习网络诈骗的防范措施适时地与学生交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动向。学工部门和保卫处要紧密配合,加强校园和宿舍出入管理工作。如果有电信受骗学生,要及时开展疏导,防止学生情绪失控,造成极端个人事件。保卫处还要与公安机关及时对接,紧密配合,对已经发生的诈骗案件一查到底,尽量追回学生的经济损失。同时,加强各高校之间信息共享,尽可能多地掌握诈骗分子的活动规律和作案手段,以便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打击。 案例总结: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新时期人们生活的主要方式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高校而言,新型的网络消费方式为广大师生带来了实惠和便利,同时也给不法分子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结算方式实施诈骗等犯罪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近年来高校学生遭遇电信诈骗的新闻也频频报道。故高校应该针对大学生网络受骗现状,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安全,切实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世伟,熊花.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探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101-10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8955fd397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