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杜甫的人生际遇,我有两个感受

2022-07-21 17:38: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了杜甫的人生际遇,我有两个感受》,欢迎阅读!
杜甫,际遇,感受,两个,人生



读了杜甫的人生际遇,我有两个感受



一提起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人们第一时间会想到李白,其实杜甫也是。 李白和杜甫,他们两位最初都想在仕途发展。杜甫一直在仕途之路上苦苦求索,直到48岁时,他才终于明白,为官之于自己,恐怕是没有多大的前途可追寻了,于是才去了成都,

杜甫一生也做过一些不大不小的官,但都是要么遭遇战乱而中途流离,要么时间不长被贬,要么遭受排挤而自己辞职不干,总之,仕途不怎么顺利。

杜甫的家族:世代为官,对他影响很大

杜甫为何一直在仕途上苦苦求索呢?这跟他的家族,即我们所谓的原生家庭有关。他的13世远祖,西晋时的杜预,是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学者,也是灭吴之战的统帅,可谓文武双全;再看杜甫的4世祖,也就是他爷爷的父亲,是一个县令;到了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时,官修文馆直学士,杜审言高宗时进士出身,后成为武则天的御用文人。

杜审言也是近体诗(格律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朴素自然,这种风格很显然传授给了杜甫,或者说杜甫受了爷爷的影响更为准确,因为杜甫是没有见过他爷爷的,杜甫出生时杜审言即已去世。

杜甫的父亲杜闲,官居兖州司马,相当于一个副市长,也还是可以的,这样看来,杜甫的家族也可称之为官宦之家,名门望族了。试想在这样的家族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会如此畅想自己的人生,一定是要走仕途,干一番大事业的。

杜甫的人生期望 现实际遇

我觉得中科举、走仕途、做文章,应该是杜甫为自己设定的人生之路,但是在前两件事情上,他基本上都没有成功,科举考了两次,都是失败的,第一次据说准备不足,也有可能是杜甫的答卷与科举之要求,有不匹配的地方;第二次是李林甫搞了一个野无遗贤,他怕有才能者上来,对自己构成挑战,所以告诉玄宗,有才能之人,都已经早早就汇聚在皇帝身边了,民间一个贤人都没有被遗漏。就是人靠一张嘴,全凭怎么说,奇怪的是,这样的话,一代英主玄宗,竟然信了,那次考试,所有考生全部落榜。

无奈之下,困居长安的杜甫,只有靠自我推荐,向权贵投递自己的诗文,求取机会,终于有一日被玄宗发现和赏识,然只给他一个小官河西尉,相当于县一级主






管司法工作的小官,而这份官职,也还是谋了七八年之后,才谋到的,更为想不到的是,为官不久,就爆发了安史之乱,只能流离。

之后杜甫追随新皇帝唐肃宗而去,获得赏识当上了左拾遗,即给皇帝提一些建议的一个职位,但是不久,又因为卷入房琯事件,受牵连被变相贬之华州,其时,他已经48岁了。至此,杜甫基本看清楚了自己的道路,他对仕途,已经不抱多少希望了。

于是他去了成都,开启了他人生的有一个阶段,之后在朋友严武的资助下,生活相对稳定,后又涉猎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职,也是因为遭遇排挤,愤而辞职。 庆幸的是,在动荡岁月里,虽然人生坎坷,杜甫一直勤于创作,一生作诗文近1500首,他应该没有想到,他的诗文在若干年后,会给他带来巨大的声望,这种跨越历史、穿越时空的成功,岂是当年当几个小官可以比的呢?

读杜甫人生,有两个感受

纵观杜甫一生,有两个感受,一是一个人的人生,你特别在意的事业,可能未必能够成功,能够如愿,也许你在此处下了功夫,花了时间,用了心力,但是结果却不如愿。而那个你并非特别在意的部分,最后可能成就了你。

第二个感受,每个人经历过的苦难,或者你正在经历着的每一天,当时只觉得全是委屈和不顺,你都不一定看得非常清楚。但之后你会发现,正是这段经历,这种苦难的生活,给予你另一种财富和收获,这种收获,会在日后进一步凸显出来。 就如一位教授所说:没有安禄山,就没有我们看到的杜甫。很显然这句话是说,动荡的岁月和艰难,恰恰把杜甫和他的诗文,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一个人正在经历这些磨难的时候,是一定不会想到它还会赋予你这些额外的收获。

所有的苦难都不会白费,就像作家村上春树所说:当你穿过了暴风雨,你就不再是原来那个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8a15844cc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6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