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初中常考古诗

2022-09-29 09:16: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黄冈初中常考古诗》,欢迎阅读!
黄冈,中常,古诗

1、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中的两个字好在哪里?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答: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答:忧国忧民

2、送友人 (薛涛)

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苍凉(悲凉凄凉凄清)的景象。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执着的相思之情。

3、秋夜曲(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 答:写出了秋夜的漫长。 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凄清孤寂。寂寞悠思的心情。

4、菩萨蛮 [] 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①,高寒滟滟②开金饼③。

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 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释]

①瞑:昏暗。②滟滟:月光摇动的样子。③金饼:比喻圆月。 1.这首词的上片写待月的心情,下片写赏月。 2.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 桂花 西风 3..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作者开始时的心情是欢快、开朗的,后来心情就变得愁苦起来。

5、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①诗中的第二句中,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用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②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6、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的前两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何特点?

景物: 江、鸟、山、花. 特点:碧绿、洁白、青葱、火红。 (2)“山青花欲燃一句中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答:字表示将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花朵以动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花朵的颜色红艳,摇曳多姿。

7.闺怨(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诗中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既写月影的孤单,也写出了思妇的孤苦心理。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

答:表达了她对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怀念。先托鸿雁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梦境团聚;最后只好变成月光洒泻亲人的身上。

8、从军行(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答: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形势的紧张;“即写色彩的明丽,也写军队的强劲凌厉.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 (2)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简要回答。 答:因为军队主动骁勇,战事大捷喜人,所以整诗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基调。

9、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对比。 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答: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

作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10、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

答:第一句从颜色的角度写,淡白”“深青写梨花和柳叶,言梨花已盛开,柳已老;第二句从形状角度写,以柳絮纷飞,梨花满城,言春已,夏将至;两句之间,柳絮飞呼应柳深青”,花满城呼应梨花淡白”,极精工,以此简洁地写出了春末夏初的景物特点。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了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11、鹧鸪天(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农村(园、乡村)风光。

(2)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 破、鸣、点

(3)“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之情。

12、题奉晚(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吟余小立阑干外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而不用?说说你的理解。

: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用比用更形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8c62c7a87c24028915fc38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