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学设计

2022-04-14 13:0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蜀道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蜀道,教学设计

课题 蜀道难 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仔细品味李白作品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想像、新奇的夸张和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整体感知全诗的内容,把握其意境;学习诗歌描写蜀道难雄奇险峻的手法,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2、熟读成诵,仔细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解题,疏通文句,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创设情景】

在我国的盛唐时期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他在文学上取得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就!“诗圣”杜甫对他极为倾服,称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建构新知】 一、 导入 二、 简介作者和课文有关知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李白的这首《蜀道难》,大约写于唐开元、天宝年间,是诗人在长安为西去之蜀的友人而作。对这首诗的创作曾有一些附会史事的说法,如以为它是讽刺唐玄宗避安史乱入蜀的等,几乎没有定论,同学们若有兴趣,可以自己去考证。但有一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此诗作于天宝初年,这时正是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前夕,诗人在表面繁荣的背后,仿佛已经预感到潜伏着的社会危机,深感于人生道路的艰难。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多写蜀道艰难。乐府诗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就属于后者。 三、 诵读全文,疏通字词,纠正学生的读音,并适当地指导诵读。(完成学案一) 噫吁嚱( )鱼凫( )猿猱( )扪参( 抚膺( )巉岩( )飞湍( )喧豗( )砅崖( )万壑( 峥嵘( )崔嵬( )吮血( )咨嗟( 自由诵读,标出读不准的字词、读不顺的句子。

对照注释第二次诵读解疑,相互讨论质疑,扫除一部分文字障碍。 范读课文,注意听清字音,听出节奏,把握感情基调。 四、 再读课文,讲解重点字词(完成学案讲解)

参考课文下注释,不力求落实每个字词去翻译,但是要掌握重点字词意思。 补充: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逆折,回旋、倒流。

使人闻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憔悴。朱颜,红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盈,满、足。 所守或匪亲:或,倘若。匪,同“非”。狼与豺,比喻叛逆的人。 五、 三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段落 第一段:(噫吁嚱„„以手抚膺坐长叹)写蜀道的来历和高峻。 第二段:(问君„„胡为乎来哉!)描写蜀道景物的凄清和山水的险恶。 第三段:(剑阁峥嵘„„长咨嗟)写剑阁的险恶和战祸的惨烈。 六、四读课文,体会文意,感悟情感,小结归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2、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仔细品味李白作品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想像、新奇的夸张和生动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朗读第一段,赏析第一段。 1.词义点拨:

①危:高。②于:比。③何:多么。④当:挡。⑤钩连:沟通相连。⑥回: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⑦度:越过。

诗歌语言受押韵及平仄限制,词序有所颠倒,让学生指出哪些地方是颠倒的。 2.段落解读:

①.开篇两句“噫吁 „„难于上青天”,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的基调,突出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为下文张本。 ②.这一段其余的内容有几层意思? 明确:第一层:(蚕丛„„天梯石栈相钩连)写蜀道的来历。 第二层:(上有„„以手抚膺坐长叹)写蜀道的高峻。 ③.引用“五丁开山”的神话有何作用? 明确:引用此神话表现了人与自然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开山的勇力,点染了文章神奇的色彩,吸引了读者。 ④.“上有六龙回日„„以手抚膺坐长叹”这几句中,作者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明确:作者充分运用了以虚衬实以及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诗人想像的丰富和奇特。(教学设计P111 1)以虚衬实:“六龙回日”的传说、黄鹤、猿猱都是虚写,以此来衬托实写——蜀道的高危。

2)夸张:“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等。 二、熟读第二段,精讲分析。 1.词语点拨:

①但:只。②从:跟随。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④去:离。⑤盈:满。⑥倚:靠,⑦湍:急流。⑧砯:撞击。 2.段落解读:

①.第二段可分为几层意思? 明确:第一层:(问君西游„„使人听此凋朱颜)描写蜀道景物的凄清。 第二层:(连峰去天„„胡为乎来哉!)描绘蜀道山水的险恶。 ②..这一段中哪句话起到了钩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


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起到了这一作用。这一句说明蜀道是“畏途”,无论是上文的凄凉,还是下文的险恶,都是游人难以承受的——“凋朱颜” ③.这一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明确:“但见”四句运用细节描写,借景抒情,渲染了苍凉凄清的气氛。“连峰”四句运用夸张的手法,由静到动进行描写,渲染了惊险的气氛,营造出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艺术效果。对蜀道之难的描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三、朗读第三段,赏析第三段。 1.词语点拨:

①夫:人。②当:挡。③匪:同非。④朝„„,夕„„:互文见义。⑤虽:虽然。⑥长:深深。

2.段落解读:

①.这一段说了几层意思? 明确:第一层:(剑阁峥嵘„„化为狼与豺)写剑阁的险恶。 第二层:(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写战祸的惨烈。 ②.“不如早还家”和文章中哪一句相照应? 明确:“问君西游何时还?”

③.文章最后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既形象地概括了上文所说的剑阁的险要和蜀中的战祸之烈,又与开头、句中相照应,更显得意味深长,以此收束全文,可以使读者兴无穷之叹,“蜀道之难”的内容概括无余。 四、文章手法分析(见教学设计P114板书设计)

五、全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作用是什么? 明确: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反复)形式,主旨句在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每一次出现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见前面分析),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这样的章法可称巧妙至极。

同时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贯穿全篇,充分显示了全诗的咏叹基调。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战祸之烈。 六、手法分析归纳 七、归纳总结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8cb507001f69e31433294c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