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行书作品兰亭序

2023-01-09 01:12: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王羲之行书作品兰亭序》,欢迎阅读!
兰亭序,王羲之,行书,作品

王羲之行书作品兰亭序

导语:作为天下第一的行书,王羲之所创作的兰亭序的书法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王羲行书作品兰亭序,欢迎阅读! 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序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临河序》、《禊序》、《禊帖》。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写。其文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苏轼《寒食帖》并称三大行书书法帖。《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中年时的得意之作。 《兰亭序》传奇故事

展览展示了兰亭故事的起源。“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习俗——修(音:xiè)。”绍兴博物馆馆长金燕解释道,人们于3月为废除不详而举行的一种仪式,地点在水滨,以清洁为主要内容。到了东晋,盛行不衰的“修褉”,有着浓厚的游赏娱乐意味,兰亭聚会就是修褉的.一个典型。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会稽内史王羲之邀约谢安、孙绰、孙统等41文人雅士和家族子弟相聚在绍兴山阴的兰亭,行祓禊之礼,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得诗37首,结集由王羲之作序。面对良辰美景,高朋挚友,王羲之酒酣兴浓用蚕茧纸、鼠须笔,趁兴疾书,一气呵成。据说,王羲之回家之后,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在纸上“更书数十百本,终不及之”,原作的精妙再也不能求得。这时他才明白,这篇序文已经极尽“天人合一”之道,是自己一生中的佳作了。“羲之一序,文帖千古。”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由此诞生,王羲之


被尊为“书圣”,绍兴兰亭也成为书法圣地。

《兰亭序》代表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其传奇故事也让后人津津乐道。据说王羲之书写完《兰亭序》后,也觉得这是一幅绝世佳作,对其珍爱备至,王家世代相传,传到七世孙智勇和尚手里。智勇和尚圆寂前,将《兰亭序》交弟子辩才妥善保管,他在房梁上凿洞收藏。

唐太宗欲取《兰亭序》,辩才一口咬定兰亭真迹在战乱中散失。太宗不甘心,召群臣商议对策,房玄龄认为御史萧翼绝顶聪明,能书善画,一定能获取真迹。萧翼扮落魄书生前往永欣寺,墙壁题诗展露才华,辩才相见恨晚,很快成为朋友。一天,萧翼取出随身携带的王羲之书法作品,辩才看了后说:“这不是王右军最得意的作品,”并亲自从屋梁上取下《兰亭序》,显摆给对方欣赏,萧翼故意将自己带来的真迹,放在辩才处供比对参照,这让辩才彻底没有了戒心。不日,辩才外出,萧翼借机把《兰亭序》连同自己带来的真迹作品,从容拿走,交给了唐太宗。唐太宗得到《兰亭序》后极其钟爱,临终前对太子李治说,《兰亭序》真本随葬昭陵,如陆游的诗中所说:“蚕纸藏昭陵,千载不复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9280efe87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0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