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

2023-03-11 14:46: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欢迎阅读!
财务造假,防范,手段,措施

摘要

现代社会大环境下,随着世界经济的井喷式迅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也同样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各种大小型股份制企业、上市公司、合资企业、私营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立并壮大起来,同时国有企业为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经济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主要力量,国有企业在国防建设、科技发展、农技民生等关键行业和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和优势。由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及企业相关监管部门和法规的滞后,在利欲熏心的作用下,企业的贪腐现象越来越严重。企业的财务报表造假工作成为了即得利者及即得利团体最好的掩护方式,因此财务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重点关注。企业虚假财务报表在效益管理的制度下进行财务造假,为企业或个人谋福利。企业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使国家和投资者无法取得真实的公司财务信息,使公司出现会计诚信问题,给国家和投资者带来损失,为了预防和治理财务造假,采取怎样的相应措施预防财务造假成为当下需要解决的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关键词: 财务造假;中介机构;内控。

目录

摘要 ........................................................................................................................................................... 1

绪论 ........................................................................................................................................................... 4 一、财务造假概述 ............................................................................................................................................. 4 二、财务造假手段 ........................................................................................................................................... 4 三、财务造假的案例 ........................................................................................................................................... 4 四、如何防范财务造假 ......................................................................................................................................... 4

1、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从严执法,提高企业领导和财会人员的法律意识 .......................................................................................... 5

2.加强中介机构监管 ....................................................................................................................................... 5 3.加强企业内控制度 ....................................................................................................................................... 5 4.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力度 ..................................................................................................................................



6. 建立社会检举制度 ..........................................................................................................................................

5.增加处罚力度,提高造假成本 ................................................................................................................................ 五、结语 ..................................................................................................................................................... 4 参考文献 ....................................................................................................................................................... 4

绪论

目前,已经处于全面信息化的财务信息管控时期,企业对费用的管控只是其中的一种体现,财务基础信息的及时、真实、准确将对企业高层的决策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不断加强企事业单位建设过程中的内部的财务防控一直是为我们所关注的问题,现在已全面淘汰手工帐,电子帐也仅仅是辅助,识别虚假财务报表的难度也在进一步加大,因此国家审计人员和中介机构必须尽快提高自身技能,采取措施改变现状。



一、 财务造假概述

财务造假是指有关会计从业人员为了满足个人需求、会计主体的经济利益需求,或者要达到某种目的,运用相关经济法规和制度以及尚未发现的漏洞,或者利用法律、法规中的漏洞及不完善的企业会计制度,故意使用和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对财务资料进行随意的更改及变动,利用一些手段对财务报告进行掩饰,不能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不能如实的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的情况,不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广义的讲,只要你没有按照“会计准则”做账,都叫作假。

企业领导人为了维护企业的形象、个人利益或者股东利益,保住昔日的殊荣,又或者为了捞取政治资本,而要求财务人员账上添彩,虚报产值和收入、利润,做几套不同的财务账目,用来应对不同机关的检查或上交国家有关部门;或者企业领导层为了小团体的私利默许或者有意识地引导财务人员对公司财务进行造假行为,伪造虚假购销合同、伪造免税文件、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极力的做到平帐,以期获得最大的利益;以及会计本人,为了个人的利益通过编造虚假经济业务,或者贿赂合作伙伴取得原始凭证,或者自制劳务费、招待费凭证等以虚开实,或者利用职务之便将公司收入挪作它用而滞后将收入计入公司账目,又或者因为个人的疏忽而造成账目信息的不准确或者相关证据的不完整,等等以上行为属于财务造假。财务造假将是企业的财务信息严重失真,影响公司高层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和资源的合理分配,误导投资人和债权人,破坏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也影响国家机关对于企业法人社会影响力的判断和对企业收入的把控,导致税收和国家资产的大量流失。滋生大量的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的社会蛀虫,为他们的违法行为提供保护伞。

二、财务造假手段

在当前的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之下进行财务工作的造假,其造假范围不仅仅局限在收入的违规记录上,还包含了虚报资产、虚报支出等等情况,或者编造虚假的财务报表以及评估数据等文件来隐瞒资产,造成实际与账面不符。我国企事业单位的造假常用手段:


() 虚构交易、操作利润。虚构交易的主要方法是对收入造假,虚构交易是一种性质最坏、欺骗性最厉害的财务造假手段,通过虚构的交易活动,为上市公司输送利润。 () 提前确定收入。由于收入确认的弹性很大,一些公司为了做出好的财务业绩从而多记收入或者提前确认收入,或者提前开具销售发票,以美化业绩。在房地产和高新技术行

业,提前确认收入的现象非常普遍,如房地产企业,往往将预收账款作为销售收入,滥用完工百分比法等。 以工程收入为例,按规定工程收入应当按照进度确认收入,多确认工程进度将导致多确认利润。

() 将费用资本化调节利润。费用要与收入进行配比,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费用要抵减收入。如果出现不符合资本化要求的费用被资本化了,这个费用将在以后的多个会计期间

被分摊,这种做法会夸大当期利润的摊销。

() 不恰当的利用会计估计方法。即使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对各种交易和事项会计处理的规定有多详细,都不可能包含所有情况,会计方法有填制会计凭证和审核会计凭证、设

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账簿等方法,因此财务相关人员在财务信息的处理过程中可以依据不同的方法来处理,尤其是在科技快速发展、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的今天,一些会计相关人员为了某种目的就会钻空子,运用不恰当的方法来进行财务造假。

() 非关联方交易。我国会计法对关联方交易做了严格的规定,对上市公司和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交易价格是公允的,对不公允的部分,视同为是关联

方对上市公司的捐赠,计入资本公积科目,并单独设置“关联交易差价”明细科目进行核算。为了巧妙的避开上述规定,一些上市公司在重组、收购等重大事项中,逐渐转向了如何钻非关联方交易的空子,从而达到其目的。

() 操作收入、费用从而调节利润。企业常用的方法就是增大利润,对利润调节的最基本方法就是增加收入减少费用和支出。控制收入以及费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1)收入确认

不真实,提前确认收入,或者确认虚假收入。2)虚增费用,虚列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

() 其他财务造假手段。一般情况下,财务造假除了上述手段外,还有私设小金库、潜亏挂账、制造非经常性损益项目、虚列负债或资产和费用等。 三、财务造假的案例

中国证监会一共发出了135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其中有11份处罚是涉及到财务造假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信息披露不实”都是财务造假,要看具体的内容)。此外还有“山东好当家”,虽然没有处罚公司本身,但是处罚了资产评估公司,实际上也涉及到重大的财务信息不实问题。另外,这其中还不包括已经爆出消息、但尚未作出正式处罚决定的对象,例如太化股份、鑫秋农业、龙宝参茸等。这12个处罚案例中,有5个案子同时处罚了中介机构(券商、会计师、评估师等)。比较恐怖的是,这12个案例中,有6个属于农林牧渔行业,分别是康华农业、山东好当家、参仙源、福建金森林、北大荒农业、振隆特产(另外两个月前被立案的龙宝参茸也是主动撤回IPO的农业公司,和振隆很像;还有现代农装也算跟农业概念沾边,不过从业务来讲是传统制造业,不算农业领域)这六家中振隆属于撤回IPO申请、未上市成功,参仙源是新三板公司,其他四家是上市公司(康华是借壳“步森股份”)这是什么概念?——整个中国资本市场上,一共只有45农林牧渔行业的上市公司(包括沪深主板、创业板、中小板),也就是说仅仅一年之内这个板块就有差不多10%的上市公司因财务造假被罚,然后,除了山东好当家之外,其余5家造假方全部涉及收入作假的问题(当然这本来就是中国、或者说全世界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头号重灾区,据粗略统计,过去三年中证监会处罚了近三十个涉及财务造假的案子,将近2/3涉及收入造假,可见我们的上市公司还是很简单明了的,直奔目的而去、毫不矫揉造作)1)康华农业——虚增营业收入,各期财务报表虚增营业收入均达到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30%以上;2)参仙源——利用不公允的关联交易虚增收入;3)福建金森林——利用账外资金虚增收购对象(连城兰花)的收入;4北大荒农业——伪造、更改合同,虚增收入(5)振隆特产——伪造合同价格,虚增出口收入。



四、如何防范财务造假

1. 提高企业领导和财会人员的法律意识,健全会计法律法规,从严执法

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很多时候是由于企业领导或者财会人员缺乏法律意识或者知法犯法,心存侥幸,只是想到自己的既得利益,,而没有意识到财务造假可能带来的危害性和严重后果。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相关财务人员和相关领导层级人员的诚信和法律教育让所有员工都能了解到相关的准则及其违规后所带来的后果。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制定明确而完善的会计规则,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规定统一的会计方法,还要将财务造假纳入法律体系中,通过法律手段来严惩一切财务造假行为。

2.加强外部审计监督

由于国家审计机关工作人员受相关专业知识和人员数量的限制,无法快速、准确、有效的对国内的全部公司的财务问题进行全面的审计,因此根据《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十一条“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聘请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参加审计工作。”和《国家审计准则》第二十条“审计机关可以聘请外部人员参加审计业务或者提供技术支持、专业咨询、专业鉴定。”的规定国家审计机关可以聘请中介机构来对相关企业进行审计工作。这就需要中介机构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加大自身的廉政教育,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提高审计人员幸福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审计过程中发挥更好的监督作用。同时工信部也下发了相关的管理规定,来规范中介机构在审计工作中的相关义务,进一步加大了政府机关对于参与企业和政府投资审计的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并且能够准确的发现会计信息中的问题。

3.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整个企业得以正常运作的基础和前提,效益管理制度必须要能够完全控制企业内部参与到会计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同时所有管理层也必须包含在内,任何人在财务上的处置权利,都不能超过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权利。因此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在内部自我管理时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迹可循。合理的部门划分和岗位设置、职责权限的明确划分、相关监察部门的建立、严格的处罚制度、以及相关的内部举报制度的建立等都使得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得到完善,达到人人谈腐色变的地步,降低贪腐心理,大大提高了财务造假的难度。通过制定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形成内部会计机构和岗位设置合理、职责权限划分明确、不相容职务岗位相互分离、各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如:某上市公司,其企业内部的分设经营管理本部、监察审计本部、秘密特工组、财务管理本部四大监管部门,下设其它研发、生产、销售部门,总公司会经常性的对全集团的财务信息进行内部审计,以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公司高层的对企业走向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提高企业组织决策的运作效率。同时,内部的举报制度也使得各层级人员谈腐色变,大大降低了职务犯罪和财务造假现象发生的状况。

4.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力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会计职业道德活动的一种形式。会计从业人员一方面要依靠自我教育,另一方面还要依靠社会的教育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949e4bb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9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