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玩具分享——让孩子在集体中学会分享

2022-09-09 10:04: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有感于玩具分享——让孩子在集体中学会分享》,欢迎阅读!
分享,有感,集体,学会,玩具



有感于玩具分享——让孩子在集体中学会分享

背景:上幼儿园了,老师对家长说:带一些孩子自己的玩具来吧,让孩子在集体中学会分享。于是,一部分重视教育的家长赶紧将家长孩子喜欢的玩具带到班级,尝试让孩子在集体中收获分享的快乐。

事件:

共同分享同伴带来的各种玩具。

一段时间后,一部分玩具重新回到了家中,留下的玩具一部分散架、一部分脏乱。 反思:

分享的目的是什么?是共同享受,是涉及分享人和共享人相互认同的一种快乐。我们的分享玩具就是为了达到大家快乐的一种措施?反思现在我们的分享玩具。更多的仅仅注重了分享的表面:如物品是否能够给予别人或共同使用,却忽略了真正的分享的主体——分享人和共享人的快乐体验。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在我们班级中的分享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实例:

自主游戏时,孩子们在玩具框里寻找自己喜爱的玩具,幼儿着急:“我的玩具被拿走了……、我的玩具被***弄坏了……、***抢我的玩具……”。教师救火:“***,把玩具还给人家……老师帮你修理玩具……、***不能够抢玩具……、***你的玩具为什么不带来和朋友一起分享……”

情况分析:

分享成为幼儿随意拿同伴玩具玩的理由,成了幼儿产生矛盾的集中点。由此,想到: 1.关于分享环境:分享是建立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的,不要让分享玩具的活动成为孩子争夺玩具战场,成为老师不停地协助孩子学会“分享”,解决矛盾的战场。

2.关于分享主体:分享任何一样玩具,必须存有两个主体,玩具的主人和玩玩具的客人。在分享过程中要注重这两个主体的突出地位。

3.关于分享流程:分享不是行政命令,分享是具有自定规则的一项活动。分享的过程必须经历有分享人提供具体物品——共享人有所需求——分享人愿意共享——共享人给予分享人快乐体验——分享成功。

4.关于分享实践:以小班分享玩具为例:在家长的支持下,孩子带玩具来园。展开分享活动时,由玩具的小主人拿好自己的玩具,其他同伴能够自主向玩具主人提出分享要求:能借我玩玩吗?或我和你换着玩好吗?展开共同或交流玩玩具。同样,自己带来的玩具要推销给同伴以期获得更多的朋友或获得其他好玩的玩具。

5.关于分享价值:在同伴分享中,幼儿能够建立更广的社会交往、获得更丰富的社会经验:

A沟通——必须学会向同伴发出邀请或提出要求,必须学会用礼貌的话语或同伴愿听的好话达到目的。在这里幼儿逐渐摈除的是自我中心的意识,获得的是逐步考虑他人想法的意识,提升的是与人交往的水平。

B:规则——必须懂得未经同意,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在这里幼儿获得的是一种起码的社会交往品质:守信、诚实、懂得尊重他人,这样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才能获得更多的允许。

C:思考——必须持续思考如何在调整自己的行为,最终获得分享的快乐。在这里,幼儿时常碰到的是允许玩和不允许玩的问题,幼儿必须持续地根据情况即时调整自己的言行和行为,以获得同伴的认可达到分享的目的。这里幼儿收获了良好的思辨水平,也懂得了很多集体交往中的方法。






所有这些价值点的关键,都在于我们的老师,老师是否能提出一定的要求、是否能随着幼儿分享玩具的某些特定问题提出新的规定,以进一步最大化分享活动的价值。有待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和思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a1e5bb3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6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