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阳明哲学思想中“良知”的概念

2022-05-24 02:57: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王阳明哲学思想中“良知”的概念》,欢迎阅读!
王阳明,哲学思想,浅析,良知,概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王阳明哲学思想中良知的概念

作者:尹伶伊

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8年第09

摘要:王阳明思想的核心是良知这一概念,这是其自身人生体验的结晶和升华。本文通过对良知学说的内涵和哲学意义进行阐释,体现了王阳明哲学中本体和功夫的结合。王阳明立足于现实来感悟人生,以此来根除人性的现实冲动所产生的不良因素,从而彰显人性的伟大,对人的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王阳明 良知 内涵 意义

王阳明是明朝中叶的思想大家,是阳明学派之创始人。他建立了一套庞大而完整的思想体系,旨在继承和弘扬儒家德治传统。通过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革新,拯救明王朝政治与道德危机,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平定之功。他的教育学说具有强烈的时代革新意义和对程朱理教育流弊的批判精神,足足影响了好几代人。而其中的致良知思想,更是被后人所不断传承。

一、良知学说的提出

王阳明不怕人们相与非笑而诋斥之,愤然抵牾朱熹,倡良知之学,是为了维护行将崩溃的封建政治、伦理规范。使天下之人,皆知自致其良知,以相安相养,去其自私自利之蔽,一洗馋妒胜忿之习,以济于大同(《传习录中》)。王阳明就是为了论证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的绝对性,为了论证实现这些规范,达到圣贤境界的途径,而建造他的哲学体系。 良知是王阳明思想中最基础的概念,他说: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王阳明全集·卷二十六》)。良知这一概念,出自《孟子》,孟子说:人之所以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孟子所指良知是人所具有的那种不虑而知的道德认识能力和道德实践能力,这种不用思索就可以自然地反映在人的行为之中。如同小孩自然而然地知道要爱父母,长大后要尊敬兄长一样。王阳明借用良知一词,在用意上和孟子相通,但又指出良知即天理,这无疑是对孟子学说的发挥。同时他把《大学》里的致知结合进来,遂诞生致良知一说。一般而言,宋明理学在讨论人的本质问题时,往往以未发之中来说明人性中有先验的天理存在,本体是至善至美的,而教育应当恢复人的本性。王阳明则认为至善者,心之本体,本体上无需用功,良知之外,岂复有加于毫末乎?”“良知是天理之照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样,他从理论上以良知一元论否定了宋儒的德性之知闻见之知的二元论,否定了在中存在天理人欲对立的观点,而把现实的人视作健康的、可以进步的教育对象。他认为致良知是要人发展良知,教育人根据自己的道德理性来按天理行事,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使事事物物皆得其理。如果说朱熹教育人的主张是从外在客观之理的认识再到自慰身心修养的话,那么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则是教育人由内在道德理性的觉悟后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a553d96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9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