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 常建

2022-05-07 12:16: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塞下曲 常建》,欢迎阅读!
常建

塞下曲 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词语解释:

玉帛,指朝觐时携带的礼品。执玉帛上朝,是一种宾服和归顺的表示。 帝乡,指西汉国都长安

乌孙是活动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为西域诸国中的大邦。 天涯静处,甘肃玉门关一带,泛指往年征战之地 兵气,同样是指战象 译文:

乌孙使臣携带玉、帛之类珍贵物品朝见了汉朝天子,礼毕后在归途中还不时地遥望汉朝京城。乌孙国朝汉后愿意取消自己的王号,对汉称臣。从此,边远地方的百姓也能宁静地生活,再也没有出兵打仗,战火的硝烟迅速消逝,变幻成日月的光辉给百姓带来光明和温暖。 赏析:

边塞诗大都以词情慷慨、景物恢奇、充满报国的忠贞或低徊的乡思为特点。常建的这首《塞下曲》却独辟蹊径,弹出了不同寻常的异响。

这首诗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历史上阴晴不定,时有弛张。作者却拈出了美好的一页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的春风吹散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

送沈子福之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1]

“罟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临圻”,地名。长满杨柳的渡头,行人稀少,船夫划着桨向临圻驶去。

望着大江南北两岸桃红柳绿,芳草萋萋,春色漫漫,诗人忽发奇想:心中的相思之情,也像这无处不在的春色,一直跟随着归去。内心的无限别情,眼前的无边春色,两样似乎不可能有丝毫联系的事物,就这样被诗人完全交融到了一起。 创作背景

王维大约在公元740741年(开元二十八、二十九年)知南选,至襄阳(今属湖北)他集子里现存《汉江临眺》《晓行巴峡》等诗,可见他在江汉的行踪不止襄阳一处。沈子福,不详。长江从九江以下往东北方向流。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看诗题和头两句的意思,这诗当是作者在长江上游送沈子福顺流而下归江东之作。[1] 作品鉴赏

王维的送别诗,几乎首首都有新意。这一首艺术构思新巧缜密,想象大胆丰富,比喻自然贴切,感情深切浓郁。 首二句点出送别的时间、地点。杨柳渡头是实写春景、既为下面的别后相思伏笔,又渲染送行的环境气氛。在杨柳依依的渡口,在春光烂漫的时候,与


朋友分手,心情尤为抑郁。这是以美景反衬离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杨柳”的意象又暗示离别。“行客稀”表现别后渡头岑寂之景。行客越来越稀少了,只有诗人仍立在渡口,依依不舍地目送着友人远去。 这又是采用了反衬手法。罟师荡桨”句再添一笔: 渔人也都摇着船桨,向着近水的曲岸边荡去准备归家了。诗人却忘了归家,他的身心都被离去的友人带走了。今人刘拜山云:“行客、罟师本属局外,却被牵入局中,借彼之漠不关心,形己之深情独往。烘染无痕,妙不着力。《千首唐人绝句》 后两句,描写友人已乘船远去,诗人眺望大江两岸,桃红柳绿,碧草如毡,春光怡人,此时,他突发奇想,感到心中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如同眼前无处不在、无边无际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追随友人归去。这两句诗,巧妙地同时运用比喻、象征、拟人、幻想等多种手法,将春色写得有情有意。而春色的浓郁、无所不在,使人真切地感受到诗人惜别之情的深厚浩茫、缠绵悱恻、超越时空。相思之情是抽象无形的,诗人以春色来比喻,它也就变得生动具体,使人可见可触可感了。江南江北一片春色伴送友人归去的意象,新鲜独创,创造出一个深邃阔远的意境。明人钟惺《唐诗归》评说:“相送之情,随春色所至,何其浓至!末两语情中生景,幻甚。可谓深得其妙。 山中①留客 · 张旭

山光②物态③弄春晖④, 莫为轻阴⑤便拟归⑥。 纵使⑦晴明无雨色, 入云⑧深处亦沾⑨衣。 注释

山中:作“山行”

②山光:山的容光。 ③物态:景物的样子;(山中的)景色。 ④晖:阳光。 ⑤轻阴:微阴。 ⑥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⑦纵使:纵然,即使。 ⑧云:实际指雾气、烟霭,从上句看,并非指真正的云。 译文

春天的阳光沐浴着山中的景色, 不要因为微微的阴天就打算回家。 即使天气晴朗并无下雨的可能, 走到山中云雾深处也会打湿你的衣服。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沅水通流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1]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⑴侍御:官职名。 ⑵通波(流)水路相通。 ⑶武冈:县名,在湖南省西部。 ⑷两乡:两处地方。

【译文】 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乡?[2]

从这首诗的内容来看,大约是诗人贬龙标尉时的作品。这位柴侍御可能是从龙标前往武冈,诗是王昌龄为他送行而写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a87f64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