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中常见的逻辑错误

2022-08-16 06:00: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广告中常见的逻辑错误》,欢迎阅读!
逻辑,常见,错误,广告



广告中常见的逻辑错误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广告也日益兴隆起来。报刊、电视甚至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广告的正面作用是把各种商品的信息及时、快捷地提供给消费者,方便了群众的生活。但是,广告者的根本目的是希望消费者看了和听了广告之后,都去购买他的产品。为了实习这个目的,他们绞尽脑汁,使用了各种手段对其产品进行宣传。因而在一些广告中就有许多不实之词,出现了一些逻辑错误。这些错误,一方面误导了消费者,另一方面也损害了企业或商家自身的形象和声誉。

广告创意很重要,但创意无论多么新奇也不能违反逻辑。有人说创意就是让逻辑跳舞,这句话很经典,然而媒体上广告却充斥着大量的逻辑错误。貌似广告是可以脱离逻辑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下面分析几例广告中常见的逻辑问题:

一、

自相矛盾

人们最熟悉的生长可以说家喻户晓的是脑白金的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这则广告存在明显的逻辑错误,“今年过节不收礼”是一个全称否定命题即所有的礼都不收。而“收礼还收脑白金”可理解为有的礼是可以收的,这样它应该是一个特称肯定命题。根据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全称否定命题和特称肯定命题是一定矛盾关系,根据形式逻辑中对当关系,互相矛盾的命题既不可同真也不可同假。广告中同时肯定这两个相互矛盾关系的命题显然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违反了逻辑基本规律——矛盾律。

类似的错误还有很多,比如广告中有“本矿泉水不含任何杂质,富含天然矿物质……”,既然不含杂质了,何来矿物质?什么是杂质?又是一个自相矛!

二、推出逻辑错误

前段时间一则某基金管理公司的广告是“千金易得,一诺难求……千金一诺。”这则广告让我们想起逻辑界前辈金岳霖先生,金先生曾分析过长期流行




精选文档

的一句俗语。此俗语是“金钱如粪土,朋友值千金。”金喜善认为,如果金钱如粪土的话千金自然是粪土,这样一来,“朋友值千金”,就自然得出“朋友如粪土”的结论。通过两个单独看来是正确的前提,推出一个荒谬的结论。这则广告中的两句“千金易得,一诺难求”为前提,根据三段论规则,必然推出“一诺易得”,与广告中“一诺难求”相矛盾。可见,这则广告就必然推出逻辑矛盾。

三、“白马”“非马”

某知名奶制品广告:“是牛奶吗? “不,是特仑苏”……“不是所有牛奶都是特仑苏。” 只从前两句可以得到的信息是,特仑苏不是牛奶。如果只看最后一句,意思就是一定牛奶不是特仑苏,但特仑苏到底是不是牛奶呢?广告中还是没有告知它是什么。因为“不是所有牛奶都是特仑苏”是对一全称肯定命题的否定,根据形式逻辑中对当关系推理,从“有的牛奶不是特仑苏”推不出“有的牛奶是特仑苏”,如果按照逻辑推理分析,这个广告简直语义混乱。从情理角度和事实层面分析,最后一句似乎是告诉人民特仑苏是一种特殊的牛奶。是一种品质高级的牛奶。但如果这样的分析成立,马上又出现另外的问题了,既然前面的话中已经否认了特仑苏是牛奶,为何后面又承认它是牛奶呢?好一个现代版的“白马非马”论。“白马”与“马”是种概念和属概念之间的关系,“白马”真包含于“马”,“白马”当然是“马”,同理,特仑苏当然是牛奶。

四、偷换概念

在医疗广告中常看到这样的词“免收药费……只收最低的药物加工费”,一些消费者听信这些医疗广告,结果上当受骗。那些医疗广告的内容是明显误导消费者。就拿“免收药费……只收最低的药物加工费”这句广告词来说,已经存在明显是逻辑错误。因为我们去医院看病,所付出的药费并不只是药物的原材料价格,也包含了其他的一些相关费用,如药物加工费、适当的利润等。如果说是免收药费的话,就一个包括不收“药物加工费”,即一分钱都不能收。这对于“医方”来说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就把本来就在药费里一起收的“药物加工费”分离出来,不但从逻辑上偷换概念,还欺骗了消费者。



2


精选文档

诚然,富有想象力才会使广告有吸引力。广告的吸引力是效果的前提,但吸引不是广告的目的。把广告中的信息准确地传达到受众的脑海中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吸引观众的前提下,广告也要讲逻辑,因为逻辑才合理,合理才能导致购买行为。大多源自广告者要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瞒天过海的目的。广告中的逻辑错误的表现形式尽管巧妙而隐蔽,但实质无一不是违背逻辑和有被常理。只要我们能够保持逻辑思维的警觉性,正确地使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剥开惑人的外衣,其错误就会暴露无遗,就可减少或避免上当受骗。同时,也忠告媒体、企业或商家要少做或不做上述逻辑类错误广告,否则将会自毁声誉或形象,不利于自身的长远利益和发展。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a8b0904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0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