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孝

2022-07-29 18:37: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孝》,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中国,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之一 ——孝

观看视频《一份账单》谈感想; 新闻回报:

事件一:84岁老人春节露宿女儿家门外43夜,6个子女均不管 事件二:多次下毒谋杀亲父,不孝之子获刑八年 事件三:旅日留学生因学费问题在机场刀刺母亲 家和万事兴 百善孝为先 中国孝文化起源于何处?

中国孝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人类始祖伏羲、女娲。后经过儒家思想总结提升传播,使得孝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伏羲、女娲十分强调后代子女的教育和孝道,要求后代子女孝敬父母、兄弟姐妹紧密团结,共同振兴中华民族。孝文化,变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历经几百万年发展起来。 中国孝文化发展

中国传统孝文化历经了古时期的萌芽、西周的兴盛、春秋战国的转化、汉代的政治化、魏晋南北朝的深化、宋明时期的极端化直至近代的变革,是在中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 【西周:《礼记·王制篇》说: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 春秋战国: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

汉王朝就提倡“以孝治天下”,选拔官员也把“孝”作为一个基本标准; 唐朝时,参加医学、算学、律学考试的人不用读五经,但《论语》《孝经》却不能不读,类似现代大学的“公共课” 宋代,儒学伦理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其间宣扬的孝道有的偏离了儒家的基本原则,在历史上起到了较大的误导作用;

清代的康熙、乾隆等也极力提倡孝道, 他们经常举行“千叟宴”,颁诏“旌表百岁” 孝文化的基本内涵

“孝”字最早见于殷商甲骨卜辞,它是一个会意字,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由“老”与“子“的上下结构组成,像是青年大扶着老年人行走,象征老少之间建立起来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尔雅•释训》云:“善父母为孝”。由此观之,“孝”的基本含义是善于侍奉和赡养父母的意思。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所作的解释,传统中国文化中孝亲观念的内容远远超过了它的字面意义。

从内容上说,孝道的范畴包括尊养父母、友爱兄弟、和睦妯娌、团结连襟、尊师崇贤、敬长爱幼、扶贫济困,以及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等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有两种形态:狭义的孝是赡养父母,即父母年老后,身体的衰弱不能劳动,子女要主动奉养父母,使他们得以安度晚年;广义的孝指奉献社会,即做一切事情要合乎道德规范,能受到人们的称赞,使父母在精神上获得安慰和满足。实际上这样的孝涉及了子女的整个行为。

简言之,孝道的基本内容包括尊老、敬老、养成老、送老,不外乎“敬爱父母,返思祖先”从动机来看,孝是一种敬本心理;从效果看,孝又是一种管理手段,它将礼法的外在约束与仁义的内在自觉相统一,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服务。 儒家《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孝的观念不止于孝敬父母而已,孝敬是孝道的开始。


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到:“六亲不和有孝慈”

《孝经》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 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

所谓孝道文化,就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

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主要内涵

1、敬亲。中国传统孝道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首先要“敬”和“爱”,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 孝与顺的关系

2、奉养。中国传统孝道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物质上供养父母,即赡养父母,“生则养”,这是孝敬父母的最低纲领。 3、侍疾。 4、立身。《孝经》云:“安身行道,扬名于世,孝之终也” 5、谏诤。 6、善终。 为什么要讲孝道 1、孝”,是做人的根本

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训导,谁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机会。 2、孝,是幸福的源泉

一家人能够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3、孝,是百善的种子

孝是善的种子,将孝的种子深埋心底,必会开出绚丽的道德之花。 弘扬孝道的现实意义

一、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

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这种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二、敬老、爱老、养老要发扬 孝道教育的目标就是,使敬老养老观念由家庭推广到社会,并通过社会教化与社会教育的结合,有效地营造了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鼓励人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孝敬父母、爱护子女的道德情操推己及人,尊敬、爱护和关心天下所有的老人和儿童,以推动家庭和谐与社会进步。

三、弘扬孝道文化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基本要素 目前中国正处于在传统走向现代化的转型期,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旧的道德规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矛盾正日益碰撞、磨合,重塑与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道德文化体系和体现时代精神的伦理精神,是每一个中国人所面临的道德选择。传统孝道文化中倡导的重根源、主入世的精神,对加强中华各民族的团结、齐心协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溯宗归祖和凝聚性的作用。

四、弘扬孝道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口已逾1.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1%以上,尤其是,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来势迅猛,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据有关资料预测,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2.8亿,约占总人口的20%8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也将达2500万人。


如何安排和解决好亿万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将是我国21世纪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 中国的养老方式是以家庭养老为主,这是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模式。中国的老年人口70%以上还生活在农村,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保障能力还比较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必须依靠家庭成员的扶助而安度晚年。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料,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 你心目中的“孝”是什么? 24

1、定期给父母打电话,不要挂断父母电话 2、清楚父母年龄

3、远行时一定要及时向父母报平安

4、知道父母的生日,并且在父母生日的时候送上你的祝福 5、有耐心听母亲唠叨,理解父亲的沉默 6、理解父母不可改变的节俭甚至吝啬的习惯 7、节假日期间回家探望父母 8、吃饭时给父母主动端饭,夹菜 9、鼓励父母的生活情趣

10、家里的事情尽量听父母的 11、尊重父母喜欢的生活方式 12、陪父母散步

13、让父母知道你常常因他们自豪 14、像关心孩子一样关心父母的健康

15、有机会时坐在父母身边听他们讲故事,或讲故事给他们听 16、不埋怨父母做的饭菜 17、不对父母发脾气 18、经常赞美父母

19、不定期为父母买点小礼物 20、偶尔在父母面前撒娇

21、学习和工作的事情可以多和父母交流

22、当自己的意见和父母不一致的时候绝对不要和父母发生冲突

23、自己有时间的时候,主动做家务事,如:自己的衣服尽量学着自己洗,可以试着帮父母洗衣服,学着主动买菜做菜

24、不要对父母撒谎,自己犯错之后无论如何要主动向父母道歉 几个问题:

1、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他们今年有多大岁数? 2、在你父母生日时,你会做些什么事情? 3、在家吃饭时,你是否会给父母盛饭? 4、你是否陪父母一起干过活? 5、你是否在家里做过家务?

6、父母送你来学校的第一天,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你是否有感动的瞬间? 7、进入高中后,最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心里话呢? 四、现代中学生应如何知恩报恩 1、感恩、知恩

作为中学生,应该更深刻地认识到父母的养育之情, 切实地体会到父母的不易。 2、报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b44326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