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由来与风俗.doc

2022-04-03 21:07: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清明节的由来与风俗.doc》,欢迎阅读!
清明节,风俗,由来,doc

清明节的由来与风俗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 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 ,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 如意!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 108 天。是中 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国汉族传 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 族、京族、羌族等 24 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扫墓祭祖、踏青郊 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 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 晋文 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 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 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 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 “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 4 5号前后,节期很 长, 10日前 8日后及 10日前 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 20 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 1935 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 4 5日为国定假日清 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 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 故有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之说。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 “墓祭 ”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 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2006 5 20日, 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节日起源

介之推的传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 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 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 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 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 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 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 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

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 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 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 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

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 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

节气清明与清明节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 天文

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 风。《岁时百问》则说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虽然作为 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 汉代 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 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 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 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 气。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 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 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 备养蚕。其中的 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清明节气在时间和天气物侯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该节 气被看作清明节的源流之一。

发展历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 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 寒食 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 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 立的。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 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 原始社会,先民们钻木取火, 火种来之不易, 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 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 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 要禁止生火。 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 因为这天百姓人家 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



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 上古时候,家中有人去世时, 只挖墓坑安葬, 不筑坟丘标志, 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 后来在挖墓坑时还筑起坟丘, 将祭祖安排 在墓地,便有了物质上的依托。战国时期,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

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 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 返本追宗的仪节, 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 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 诗人们 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 “清明寒食好,春园百 卉开。”白居易也有诗句说: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朝廷鉴于民间 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 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项规定距今已经 1200 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 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这不仅表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 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 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 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 ,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 如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b527beea0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3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