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温度的文字探索光明-读夏衍的《包身工》有感

2023-03-20 14:2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以有温度的文字探索光明-读夏衍的《包身工》有感》,欢迎阅读!
夏衍,光明,包身工,有感,温度



以有温度的文字探索光明 读夏衍的《包身工》有感








作为最贴近时代、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的报告文学,其创作是建立在真实社会生活的基础之上,是以文学艺术手法来报告社会生活中真实的事件和人物。

夏衍的报告文学作品《包身工》主要反映了1932年“一·二八”事变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黑暗情况。作品所描述的社会生活虽然已经远去,但是,其中蕴含的人性光辉、人文关怀,如今读来依旧使人震撼,发人深思。文学是历史的侧面,往往从文学中能够看到最生态、最细腻、最生动的历史真相。《包身工》是那个时代与社会变革的产物,生动而直接地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通群众的真实生活状态,它与中国当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好的文学作品能真正触及社会的灵魂。在特殊的年代,能写出伟大的作品,

在报告文学创作的实践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而写?写什么?为什么要写?思想感情的着落点和创作的立足点在哪里?《包身工》这部作品树立了一个榜样。

《包身工》充满感情、带有温度,其旋律仍然是积极向上的博爱。这种爱积蓄了力量,震撼读者的心灵世界,点燃读者的情感火焰。 《包身工》之所以成为经典,除了

已经是旧历四月中旬了,上午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

“拆铺啦!起来!”穿着一身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像生气似的呼喊,“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 这段文字,简洁有力,无论是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都注重细节的刻画,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包身工》充分运用和借鉴小说、散文、戏剧、电影等艺术样式的表现手法。有些评论家甚至把《包身工》作为小说来研究。能有这样的艺术效果,得益于夏衍创作上的多元化。他不仅仅是报告文学作家,还是小说家、戏剧家。创作《包身工》时,他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现方法熔于一炉,交错运用,并衔接得恰如其分。尤其是小说手法的运用。他着重描写了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人物,如芦柴棒、小福子和不知姓名的小姑娘,通过对他们的刻画,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除了人物描写,值得研究的还有他对写作对象生活场景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b6b48e98a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2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