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运河文化观后感1000

2022-12-29 17:12: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扬州大运河文化观后感1000》,欢迎阅读!
扬州,大运河,观后感,文化,1000

扬州大运河文化观后感1000



中国的扬州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被列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这是中国劳动人民和一大批水利专家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的伟大创造。

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它历史悠久。大运河景县段全长73.2公里,自南向北流经5个乡镇47个自然村,其中,留智庙镇的白草洼村和安陵镇的华家口村与大运河历史渊源尤为深厚。

相传,隋大业四年,隋炀帝北巡游玩,途径白草洼;隋大业十二年,秦琼、程咬金大战白草洼;公元744年,诗人李白也曾到安陵访道士盖寰,并作了一首题为《访道安陵遇盖寰为余造真篆临别留赠》的诗。清朝时,康熙皇帝南巡船途经我县境内,填词一阙,其词刻碑于董子祠内;乾隆帝南巡也曾驻扎在我县城北,特为开福寺赐匾书“无量福田”四字,并咏诗二首等等。这些历朝历代的名人,通过运河的蜿蜒流淌为我县遗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公元前5世纪,由吴国开凿的邗沟,从现在扬州附近的邗沟,引长江水向北流,经高邮、宝应、淮安入淮河,沟通了长江和淮河。这样经过一代一代凿建,直到元代全国政治中心移到了北京以后,了缩短从北京到杭州绕道洛阳的航线,把运河强行改成直线。 当然,古运河扬州段是整个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古运河孕育了古老的扬州文明和经济文化修养。他可谓是扬州人民的“母亲河”。在这条“母亲河”上,拥有的是动听的传说,迷人的风景,华丽的诗歌。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隋炀帝杨广即位位后,为了加强对全国政治上的控制,并且使江南地区的物资能够更方便地运到北方来,加上他个人追求享乐,一开始就办了两件事:一是在洛阳建造一座新的都城,叫东都;二是开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隋炀帝下令征发河南、淮北各地百姓一百多万人,从洛阳西苑到淮水南岸的山阳,开通一条运河,“通济渠”;又征发淮南百姓十多万人,从山阳到江都(也就是扬州)把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的一条“邗沟”疏通。

这样,从洛阳到江南的水路交通就便利得多了。运河建好后,隋炀帝到了江都,除了尽情游玩享乐,还大摆威风。就这样,运河扬州段在隋炀帝的领导下就疏通完工了。 1800公里的古运河,犹如一条巨型纽带,流穿了全国数十座城市,滋养了沿河的华夏时代子孙,孕育了灿烂的运河文明。从白浪滔滔的长江,驶进宽阔、风平浪静的大运河,映入眼帘的是运河西岸的古寺塔影、婀娜多姿的杨柳、和富有水乡特色的小桥野渡。

河上,破浪前进的船队,巅簸在大河中的小小渔船,是多么富有诗意的一幅画卷啊! 在这古老的扬州运河段,留下了历代著名文人墨客写的许多华丽的诗歌: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等等。这些千古名句,描绘了运河扬州段美丽的风光。

从古到今,无论是风景还是传说,都给美丽的大运河扬州段曾经的富丽繁华带来了最好的见证。在这里,让我们追千年大运河吧!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b7d572f6f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7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