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22《滴水穿石的启示》

2022-05-24 04:23: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五上22《滴水穿石的启示》》,欢迎阅读!
滴水穿石,启示



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滴水穿石、锲而不舍、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课文顺序,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具体事例,让学生领悟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4.了解本课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从正反两方面举例来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2.引导学生通过感悟课文例子,知道“滴水穿石”的精神。懂得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黑板板书、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识字、写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划、写批注、小组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悟“滴水穿石”的精神

3.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通过正反两反面举例说理的写作方法。 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 教师:1.相关课件。

2.画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激情导入,揭示目标。






1.师:出示,一滴小水滴,一 大块巨石。问:同学们相信能“水滴石穿” 吗?学生议论后,出示安徽太极洞“水滴石穿”的彩图。

2.师:只要具备条件,是能“水滴石穿” 的。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悟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 3.板书课题,(提醒“滴”的写法)学生齐读课题。(数空) 下面,请同学们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滴水穿石、锲而不舍、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2.朗读课文,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课文顺序,简要概括课文内容,整体感知“滴水穿石”的启示。 (二)检查预习,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词语“纲、谋、贩、恋、权、勉、滴水穿石、锲而不舍、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小组内互读并默写,小组内纠正,老师重点指导书写“勉”和“滴” “勉”半包围结构,右边上半部分是“力”,不要写成左右结构;“滴”的右侧下边里面是“古”不要写成“商”

2.小组内自由朗读课文,相互交流课后词语的意思,然后任选两个造句。老师相机指导。 (三)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第一自然段从哪几方面分析了“滴水穿石”的原因?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读课文,讨论。

师明确,出示:水滴“接连不断”表示连续;水滴“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表示目标专一;“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表示时间长。概括起来就是“锲而不舍、日雕月琢”

第二自然段承上启下,既点出水滴石穿引出的观点,同时引起下文要叙述的事例。 2.3自然段写了几个具体事例?第4自然段又写了哪一个事例?最后一段总结了什么内容?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做成事。

第二部分(34自然段)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了4个事例阐释观点。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总结全文,揭示“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 3.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滴水穿石”的精神,浅悟“启示”。

1.交流理解:课文所列举了哪些事例阐释“滴水穿石”的精神的?

(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爱迪生有一千多项发明、齐白石画画技艺炉火纯青、雨水不能滴水穿石四个事例。

2.读了课文,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谈谈自己的体会。指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概括:滴水穿石、锲而不舍、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五)当堂检测:默写课后词语。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激情导入,揭示目标。

1.师: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课文,由分析“滴水穿石”的形成原因,明确了“滴

水穿石”的精神。明白了“目标专一”和“持之以恒”是“水滴石穿”的必备条件,它也是我们在生活中打开理想大门的钥匙。同学们相信吗,这节课我们看看课文举的例子。

2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具体事例,让学生领悟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做到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

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

了解本课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理的写作方法。 (二)解读名人,深悟“启示”。

1.学习李时珍的事例,深悟“启示”。

师: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指明朗读李时珍的事例内容。 生默读。

师出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师提示朗读要点:朗读基调是激昂的,语速平缓,要饱含崇敬的感情,加粗文字要求重读。

学生朗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b95a08708a1284ac850438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