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信勤勇四字校训

2022-04-09 11:08: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忠信勤勇四字校训》,欢迎阅读!
忠信,四字,校训

“忠、信、勤、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止于至善。”自古以来,学校对于被培养者总是有一种寄托和期望,为了实现办学理想,学校在办学中制定了各种办法、制度、章程来约束和管理各项教育活动;其中,校训就是一所学校对于本校教师、学生的一种最高层次的精神训诫。我校的四字校训“忠、信、勤、勇”也同样包含了学校对于学生的寄托和期望。

忠诚,忠实。古人很早就将忠这一字看的极重,《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荀子·大略》“比干、子胥忠而君不用”等语。在教书育人中,教师对于学生是一个表率作用,想要学生懂得“忠”并拥有需要党员教师从自身去表现出而并不是仅仅一味的说教而已。党员教师要忠于自己的本职岗位,忠于学校,忠于自己的学生,在日常工作中一丝不苟的去完成教学工作,制定教学计划和实施表格进行同期的教学比对,及时发现问题所在,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将自己忠于工作表现出来,让师生都感同身受。

“信”之一字值万金,这是恒久不变的,一个人拥有再无人可比及的才华,如果他是一个无“信”之人,那么他终将被这个社会所抛弃。《论语·学而》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礼记·经解》有“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国语·晋语》“定身以行事谓之信。“信”是基础,是做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不讲信用的人,孔子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因此,他得出“民无信不立”的结论。可见,人须立信。离开了信,人在社会之中也难有立足之地、立身之本。教师亦必须有“信”,说到做到更是党对每个党员的要求。为确保自己对于自己学生的诚信,进行定期的师生座谈会,对学生进行意见采集,并制定表格,调研自己是否有答应学生而没做到的事情,时刻记录并反省自身,做到一日三省,那么党员教师的带头作用起到了一个实际的体现。

勤能补拙,笨鸟先飞,不管自身的条件如何,如果自己不付出汗水又如何能得到收获呢?齐白石曾说过:“天道酬勤。一分汗水一分收获,今日你的付出必定不会是无用功。就如教师,付出辛苦的汗水收获的是学生快乐的笑容和健康的成长。多看一点,多读一点,多听一点,这是我对于“勤”之一字在党员教师上的心得体会。多看不是指多看书,是指多看学生的优点,再差的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多读,不仅仅是教学上的书籍,同时也包括时事等等,和学生始终保持同步;多听,多听听学生的想法,多听听家长的想法,多听听前辈的想法。不管如何在你付出那么多之后,学生也会去辛勤学习给与教师他们认为的回报。

勇于奉献,勇于创新。同时勇相对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勇”也是最难做到的,不仅仅是敢于去做而且同时要分析清勇是否正确,是否应该。勇之难,难在先思而后勇。思考后会发现很多困难,很多


难处,很多失去,会犹豫是否值得去做。因此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也是相同,不能一味的去执行去做,因为那样或许是勇了,但是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勇”亦要有谋,做事看清因果,看清利弊,特别在做出教育创新和教育改革时尤其重要,我对勇的建议是进行定期的教学讨论会议,将各自的想法用于提出并与其他资深教师进行探讨可行性和利弊,在经过大家的思考后去进行。

最后,“忠、信、勤、勇”四字校训不仅仅是对于学生的寄托和期望,也是对与教师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需要教师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去做的更好。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bba89d333687e21ae45a98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