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美好乡村建设的机遇与挑战———以安徽省岳西县水畈村为例

2022-08-26 06:12: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美好乡村建设的机遇与挑战———以安徽省岳西县水畈村为例》,欢迎阅读!
岳西县,安徽省,乡村,机遇,美好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美好乡村建设的机遇与挑战———以安徽省岳西县水畈村为例

作者:宫艳艳,韩慧丽,刘桐瑞,李珂 来源:《山西农经》 2017年第10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安徽合肥233030

摘要:“互联网+”这一新经济形态为建设美好乡村带来了新的时代要求,促进了美好乡村建设方式方法的融合创新。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美好乡村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产业升级策略,同时也将面对打破固有经营模式和融合创新过程中的新挑战。

关键词:互联网+;美好乡村建设;农村网商

文章编号:1004-7026201710-000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志码:A

2015 3 月,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集成作用,将其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充分融合,从而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近年来,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2015 年“互联网+”这一新经济形态正式成为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发展方向。国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在各个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扶持与帮助。安徽省岳西县水畈村依山傍水,风景极佳,在“互联网+”新形势下,水畈村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安徽宏村和成都黄龙溪古镇与水畈村文化特点相近,“互联网+”下的发展状况各有优缺,通过对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水畈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 互联网+下的美好乡村建设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经济形态,指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通过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 深入融合互联网与传统产业,以产业升级提升经济生产力,最后实现社会财富的增加。根据《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互联网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做好互联网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有促进作用,也必将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生态美、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的“四美”美丽乡村,发展互联网是重中之重。

2 宏村美好乡村建设现状

2.1 宏村美好乡村建设发展优点

宏村是首批历史文化与建筑名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黯县东北部。政府针对其社会基础设施提出了全方位的保护策略。“互联网+”形势下,宏村是全国首个可通过手机或金融IC 卡快速通关的智慧型景区,此外,宏村还结合“互联网+”,使用线上直播、视频与图像的上传来对内外宣扬宏村文化。

2.2 宏村美好乡村建设发展不足


宏村整体与“互联网+”结合程度不够紧密,其是其第一产业与宏村特色手工制品还有很大互联网结合发展的空间。宏村以传统建筑保护及周边环境的改善治理维护为主要保护措施,

但在整体村落风貌继承等方面存在问题,出现少数村民从自身利益出发对古屋待价而沽等问题。

3 黄龙溪古镇美好乡村建设发展现状

3.1 黄龙溪古镇美好乡村建设发展优点

成都黄龙溪古镇拥有2100 余年的悠久历史,是十大水乡古镇之一,无工业污染,四季宜人。结合互联网优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瞩目成就,逐渐成为全方位发展的旅游型山水小镇。黄龙溪古镇以“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彰显其特色。

3.2 黄龙溪古镇美好乡村建设发展不足

实地考察发现,黄龙溪古镇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城乡地域系统相互联系、交互作用方式的转变及空间形态的演变上仍有不足。黄龙溪古镇具有一定的互联网宣传力度但不够到位,一味遵循守旧制约了旅游发展,第二产业占比极低,房地产交通业近几年有发展但缺少交融,不具经济发展竞争优势。

4 水畈村美好乡村建设发展现状

4.1 水畈村美好乡村建设发展优点

4.1.1 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经济建设。水畈村生产的农产品大多具有产量稳定、保证质量的优势,但销售渠道窄,不利于提高农民收入,也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此水畈村充分利互联网搭建网络平台,将互联网与农产品的各个产业链环节紧密结合, 采取“线上+ 线下”的模式拓宽销售渠道,以线上互联网平台作为产品分发主渠道来拓宽销售渠道,更好地实现了供需平衡,提高了农民收入。

4.1.2 融合网络技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

需要合理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水畈村通过互联网整合信息,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制定出最优化的决策方式。并积极向村民倡导科学的生活方式,形成绿色的消费模式,建设持久的生态文明。

4.1.3 保障民主权利,推动社会文明。利用互联网搭建村务信息公开平台,保障村民的权利与权益,增强了村民的主体性地位,增进了当地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推动了美好乡村建设。

4.2 水畈村美好乡村建设发展不足

4.2.1 资金短缺,基础设施不健全。水畈村在人力、物力、财力存在短缺问题,无法建设完整的基础设施,不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也滞后了农贸产业的发展。

4.2.2 村民参与性低,缺乏专业人才。美好乡村建设与村民的参与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建设美好乡村需要更多、更专业的全面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来管理和建设。但村民们对于“互联网+” 这一新兴建设模式持排斥态度,参与度不高。


4.2.3 生态与乡村建设失衡,缺乏维护意识。美好乡村建设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态环境,水畈村大力开展乡村建设的同时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短期内虽然加快了互联网进程,但不利于持续发展。

5 通过对比,对水畈村美好乡村建设发展的建议

5.1 筹措资金,完善基础设施

立足于水畈村当前的发展现状,当地政府需要加大互联网宣传力度吸引外部资金投入,同时制定有效的财政政策来保障资金合理有效运行。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整体规划,建立长期有效的基础设施体系确保发展动力。

5.2 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培养专业型人才

当地政府应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从根本上转变村民的态度, 引导村民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加大教育资金投入,着重培养互联网技术型人才,促进美好乡村建设。

5.3 协调生态乡村建设,增强维护意识

水畈村政府应该制定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标准和条例,通过互联网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提高村民自觉主动地维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建设持久发展的美好乡村。

5.4 利用互联网提高知名度

纵观宏村和黄龙溪古镇的成功之处, 充分利用“互联网+” 优势来扩大自身影响力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对于水畈村来说,由于宣传力度不足,其国内外知名度较低, 市场并未完全开拓, 整体发展不均衡。因此,如何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开拓市场成为重中之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bdf24b029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2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