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孙权劝学》为例谈课堂延伸之道

2023-03-31 10:07: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以《孙权劝学》为例谈课堂延伸之道》,欢迎阅读!
孙权,劝学,延伸,课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孙权劝学》为例谈课堂延伸之道

作者:王华

来源:《语文建设·下旬》2018年第09

文言文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虽然教师教授的内容是传统文化,但教师授课却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否则只能事倍功半。因此,文言文教学应该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将传统的内容赋予新时代的意义。 一、《孙权劝学》课堂延伸方式 1.缩小文言文和现实生活的差距

文言文的语言与白话文有很大不同,对现在的学生来说,很多词语都是晦涩难懂的。同时,文言文中大多数内容都与现实生活有很远的距离,所以在讲授文言文时,教师不能就事论事,只讲课文中的内容,而是要想办法缩小文言文和现实生活的差距。以《孙权劝学》为例,这篇文言文篇幅短小,文中只涉及孙权、鲁肃、吕蒙三个人物,且文章的内容仅是君臣三人的对话。对于这三个人物,学生比较熟悉,无论是读过《三国演义》这部著作的,还是看过《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的,都对这些人物有所了解。但三国时期的人物毕竟是历史人物,很多学生对其并不感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讲述这篇文章时可以尝试联系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电游戏,因为以三国为题材的电子游戏非常多,而学生对这些游戏一般都比较熟悉,且游戏的这些人物都是依照历史设定的。教师借助游戏中孙权、吕蒙、鲁肃的形象,再联系课文中的内容,自然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孙权、吕蒙这些历史人物形象有更多感知,最重要的是缩小了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的差距。当然,教师需要在课前做足功课,对三国题材的电子游戏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可以和学生更顺畅地交流。 2.采用讲故事的教学方式

《孙权劝学》一文的内容并不复杂,而且主体脉络也很清晰,字词语句方面也没太大难度。对于这样一篇简单的文言文,很多教师都不会静下心来认真研究怎么去上好这堂课,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学生兴趣更加浓厚。《孙权劝学》中的主要人物是吕蒙,与其联系最紧密的是白衣渡江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两个故事。白衣渡江即江陵之战,又称奇袭荆州之战,是三国史上经典的成功奇袭战之一。这是由吕蒙和孙权策划、由吕蒙与陆逊共同实施的,针对当时最负盛名的大将关羽的一次大战。吕蒙等人最终以微弱的代价取得了整场战争的胜利。士别三日出自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文中讲述吕蒙原是一介武夫,经孙权劝学后,渐有学识,鲁肃称之士别三日,非复吴下阿蒙,常与刮目相看连用,形容他人隔了很久,大有长进、焕然一新。毫无疑问,这两个典故都与孙权劝学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而且也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故事。教师可以针对这两个故事进一步延伸,将重点放在白衣渡江上,详细介绍吕蒙在这场战争中是如何运用各种战术的,从而将吕蒙的谋略和胆识展现出来;而对吴下阿蒙的讨论,可以将重点放在对鲁肃历史真实形象的解读上,利用鲁肃的功绩来突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吕蒙的形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也从侧面反映出劝学的重要性。

二、《孙权劝学》课堂延伸需要注意的问题

文言文教学要结合教学目标来开展,确保有的放矢,教师信口开河会打乱课堂秩序,对学生的学习也毫无益处。因此,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统筹兼顾文章主题和教学主题

同现代白话文课堂一样,文言文课堂教学同样需要围绕主题来进行,这是语文教学必须坚守的原则。一般来说,主题分为文章主题和课堂教学主题两个方面。对于这两个主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统筹兼顾,又要有所侧重。《孙权劝学》一文的主题就是劝学,教师在延伸教学的时候不能偏离这个主题。很多学生对《三国志》没什么了解,但对《三国演义》却很熟悉,而且印象十分深刻,所以留给教师发挥的空间较大,但如果不注意教学主题,很容易就天马行空。因此,对于这类看似非常容易的文章,要准确延伸其实是有难度的。教师在延伸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围绕主题,不能把与主题无关的内容都引入课堂。在这篇课文中,吕蒙学习获得的成就是借助鲁肃的表述传递出来的,所以鲁肃的形象对吕蒙有重要影响。鲁肃的形象越高大,吕蒙的形象就更高大,所以笔者认为延伸鲁肃这个人物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但实际情况是,《三国演义》中的鲁肃和历史上真正的鲁肃还是有很多不同的,学生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已经形成鲁肃是一个好人,但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这样的印象。因此,必须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上真正的鲁肃,只有把鲁肃高大形象展示出来,从他那里传递出的吕蒙的成就才更加卓越。

2.不能脱离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来源,所以延伸教学必须要以教材为依据。偏离了教材的教学就会脱离教学目标,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延伸是要围绕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教师巧妙地将延伸内容融入课堂中,使教材内容更加充实,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延伸《孙权劝学》一文教学内容时,虽然添加了很多新鲜事物,但自始至终都是紧扣劝学这一主题,没有违背国家最初编撰教材的目的。 3.不能脱离语文

语文课是有自己独特特点的,虽然强调文道统一,但绝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或者历史课,尤其是文言文教学,延伸的内容都是历史素材,更要注意这一点。如果教学偏离了语文课的特点,课堂再生动都是没有意义的。上文所述将《孙权劝学》一文中的两个成语作为分析的重点,就是突出了语文教学的特点。 4.不能脱离文言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文言文教学延伸要兼顾文言文特点,所以要以横向延伸为重点,延伸内容的背景及风格要和课文内容相似,要始终把教学固定在文言文场景内,从而强化学生的直观感受。虽然可以加进现代内容,但不能削弱文言文教学的氛围。 三、结语

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这是《四溟诗话》中所说的论诗之道,细细品味,课堂教学同样如此。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上课,教学过程平淡无味,那么如何谈及提升学生的兴趣呢?尤其是文言文教学,因为语言习惯与古人存在差异,看似简单的内容仍可能会让学生感觉晦涩难懂;再加上教师不知变通教学方式,让很多学生感觉味同嚼蜡。由此可见,创新教学方式、延伸教学内容、打造生动课堂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一环。

笔者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的困惑之处,所以在教《孙权劝学》一文時,从备课到讲课都很重视如何使这课堂保持活跃的气氛。如果仅仅停留在翻译原文大意,掌握文言文的一些字词,帮助学生把文章主题理解清楚,那这次教学肯定算不上成功。因此,笔者通过选取学生平时比较有兴趣的点,以此为基础加以延伸,如对比文本与电子游戏的人物形象,延伸白衣渡江的情节,还原鲁肃真实形象等。这样做不仅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重要的是告诉了学生许多教材中并没有涉及的知识,但课堂上又没有把这些内容讲得十分透彻,给学生留下了课后探索的空间。同时,也将《三国演义》塑造的人物形象颠覆,告诉学生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三国演义》虽然是四大名著之一,但其中有很多情节是虚构和不实的,所以要注意鉴别,以此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综上所述,延伸教学既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精心的课前准备,也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延伸的度,这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尝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c66bf6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