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词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效应

2023-01-06 12:20: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网络热词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效应》,欢迎阅读!
网络热,效应,产生,原因,传播

网络热词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效应

作者:王治国

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4年第10



王治国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湖北荆州 434031

要: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迅速增长,传播媒介的发展,信息流通更加便捷,网民间互动增强,网络热词逐渐成为网民追捧的一种独特文化。网民们通过创造新词新语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新词新语进入人们生活后,成为某种行为的代名词,又对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网络热词;产生原因;传播效应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0-0251-01

一、网络热词的概念

关于网络热词的定义,学界尚无定论,一些学者提出了相关观点。刘叔新在《汉语词汇描写学》一书中指出:“一般一个词语不仅从无到有地出现,而且得到人们普遍认可,广泛地使用开来,在语言词汇中站稳了脚跟,就可以认为是新的”。廖大国在《网络流行语兴盛的心理动因探析》一文中提到:“网络流行语是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心里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并在传媒的推动下盛行的词、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

笔者认为,网络热词即网络语言中的热门词汇,常围绕社会生活和热点事件等话题展开,是社会人以网络主体身份进行网络信息收集、发布和交换时使用频率较高的语言。网络热词作为一种网络词汇现象,反映了一定时空内人们关注的热点焦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网络热词产生的原因

网络热词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但并非无踪可循。社会转型期人们的心理与网络语言本身的特性是其产生的内在因素,现代传播媒介的普及则是其产生的外在因素。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网络热词不断涌现。

(一)社会心理

1.宣泄心理

“纠结”“郁闷”“杯具”“河蟹”,这些词折射出人们在复杂的社会中内心的苦闷,创造和使用这些“热词”已经成为人们宣泄情绪、自我解压的一种方式。“鼠族”“蚁族”反映了人们对各种社会问题、民生热点的关注,同时也“苦涩”地反映“蜗居族”最深切的无奈。

2.求同心理

求同心理是词语风行至热的社会心理基础。20101110日,“给力”一词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后,按照百度搜索提供的结果,仅在进入201011月以来的10多天里,新闻标题里含有“给力”的新闻条数就已达到600多条。之后,媒体标题继续掀起“给力”狂潮。


(二)网络语言本身特性

形式的新颖性和内容的丰富性。通常,人们喜欢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想法或对事物的看法。而网络热词正因其简洁明快才受到网民青睐。如“裸婚”是指无钱财物质亦可婚姻的简朴结婚方式,正体现了现代人越来越强调婚姻的“自由""独立"

(三)现代传播媒介的普及

现代传播媒介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为网民参与热词创造和传播提供了条件和手段,加快了热词的产生、传播和更迭。在传统社会里,社会的精神生产只是少数特权群体,而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特别是在互联网飞速普及的今天,几乎所有的群体和个人都有了从事这种生产和传播的能力和机会。

网民常在网络上根据身边的热点事件或问题原创一些新词新语,这些词语在论坛、微博等新媒介平台上广泛传播后,被传统媒体放大,呈几何级数扩张。

三、网络热词的传播效应

(一)网络热词促进了话语权的多元化

热词出现前,话语权基本上归官方所有,而网络热词的出现,打破了官方话语一统天下的局面。当媒体面对公众的质疑时,许多“权威机构”和“专家”往往会站出来证明其真实性。而普通民众作为弱势一方,因自身条件不具备与“专家”,“权威机构”对抗的能力,便用违反常规的词语组合“被XX”,如“被自杀”、“被和谐”、“被代表”等,反讽消解媒体操控者的意图,消弭专家与权威的强势解读。

(二)促进了语言的变化发展

从近年来词汇发展的趋势来看,数目不断增加的网络热词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并进入基本词汇范畴。

如今热词的发展趋于多元化,有旧词新用,大量借用与改造已有形式(如谐音改字、类推仿造等),有全新创造,运用语言知识如修辞技巧(比喻、借代等)。热词的时效性更强,民众企图通过网络语快速直接表达对热点焦点等问题看法,这种心理使他们更愿意寻求更新、更多、更典型、更有力的词汇来丰富自己的语言,从而给网络语言乃至整个社会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当然,不断涌现的网络热词也向我们亮出了警示牌。如“BT”(“变态”的谐音)等不规范语言大有井喷之势,可能会冲击汉语的语法规则。但网络热词的前景如何,取决于人们是否认可和接受它。“炒鱿鱼”“大款”“卡拉ok”等词出现之初,也有人认为属于不规范语言,但现在这些词已深入人心;“理念”“互动”“双赢”“脱口秀”等词,已被现代汉语词典收录。

所以,我们应让新词接受时间的考验,我们有理由相信,有的新词会进入到汉语系统,若干年后,“网虫”“黑客”“给力”等新锐热词,会成为人们熟悉的表达。那些经过选择、沉淀的词会逐步地进入到纯正的汉语语言系统,它们将不再处于语言的边缘,而会焕发出新的活力,深刻影响世界。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史美娜.从网络热词看社会语言发展[J].东京文学20115.

(责任编辑:赵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c999a8cbf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0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