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文学风气与社会思潮的关系

2022-04-21 04:11: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唐文学风气与社会思潮的关系》,欢迎阅读!
中唐,社会思潮,风气,关系,文学



中唐文学风气与社会思潮的关系

社会思潮与文学二者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社会思潮以其强力的心理共振和精神磁场的特殊性能作用于文学的创作主体和文学接受主体,对文学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驱动力。而文学以其特有的表现力和煽动力为社会思潮的发展推波助澜,同时也是社会思潮的真实写照。作为文学风气和社会思潮,同样适用于这个道理。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也是唐诗文风转变的分界线。盛唐的繁荣在人们心中还没有完全打破,战争过后的破败现实又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十年战乱使得人们的心理状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不得不接受从天堂到地狱般的转变,社会上短暂时期内开始存在着一种颓废之感,这种巨大的转变,在诗风上有所体现。 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在诗坛上的诗人青少年时期大都在开元太平时期度过,受过盛唐文化的熏陶,安史之乱后社会的萧条与往日的繁华形成巨大反差,使他们失去了盛唐士人昂扬的精神面貌。他们的诗歌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露出中唐面目,称“大历诗风”。大历诗风的代表人物有韦应物、刘长卿、大历十才子等诗人,他们的作品有的表达孤独寂寞的心境,有的表达追求高雅的情调。但却没有了李白的自信和磅礴,也没有了杜甫诗歌的深度。

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不可能因为一点挫折而停滞不前。战争的痕迹虽然不能完全清除,但是时间会冲淡那段悲惨的记忆。从贞元年间开始,唐朝又开始有新的发展,人们逐渐在战争的痛苦中摆脱出来,在逆境中求生存,开始思索怎样找到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贞元、元和年间,出现了以韩愈、孟郊为领袖的韩孟诗派,主张“不平则鸣”、倡导“笔补造化”,崇尚雄奇怪异之风,另外,还主张以文为诗、以议论入诗。这些诗风的的变化表现了诗人的锐意创新,体现了当时社会思潮的现状。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均不能与盛唐时期相提并论,社会审美情趣开始变得通俗化,表现在文学领域就是出现了元白诗派。元白诗派是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白居易根式提出来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强调了诗歌批评政治社会的功能。






在儒学思潮和政治改革的影响下,中唐文学出现了复兴儒学的思潮。韩愈和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是在“复古”的口号下,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的一次文风、文体、文学语言的革新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相似。其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其形式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唐代古文运动在扭转了长期统治文坛的形式主义潮流,继承了早期散文的优良传统并有所创新和发展,开创了散文写作的新局面,拨正了古代散文的发展方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cd274252af90242a895e5e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