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厨娘胡而妹——((将门虎子》前传

2022-03-29 23:14: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当代厨娘胡而妹——((将门虎子》前传 》,欢迎阅读!
虎子,将门,当代,胡而妹

当代厨娘胡而妹——((将门虎子》前传

作者: 闲云

来源:《食品与生活》 2013年第8



闲云 大侠

胡丽妹

京帮泰斗,是新中国第一代女厨师。1 941年生于上海,1 960年在国际饭店入行,师从京帮名厨王殿臣。

半个多世纪以来,开创海派京帮菜新天地,历任国际饭店、虹桥宾馆行政总厨,并为周恩来、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元首操办国宴,其代表作有黄焖排翅、高汤燕菜、糁、糟溜鱼片、葱烤刺参等,不愧为德艺双馨的中国烹饪大师。

《食品与生活》2012年第3期刊登了拙作《将门虎子,厨厨动人》,将马勒别墅总厨刘洪大师风采略显一二。之后读者纷纷来信来电询问:“啥辰光可以读到胡丽妹大师动人风采?”余答:“有果必有因,不久之后请读《将门虎子》前传。”

不过,这“不久”,也拖了一年多。直至不久之前,请胡大师莅临指导“东莱·海上”烟台海鲜馆,还有一次请刘大师到“源茂苑”表演宁波菜时,也请胡丽妹大师同往,才抓紧时间采访,再查阅许多资料,写出这篇“前传”。

新中国第一代女厨师

说起入行学艺,胡大师说:“那是53年前,我虚岁20岁时,走进国际饭店的事了。”

辛亥革命前后,北京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有所衰弱,许多北京人纷纷到上海开菜馆,京帮菜遂传到上海。著名的京菜馆有泰丰楼、同心楼、大雅楼、悦宾楼、会宾楼、万寿山等。吃客中也有“要吃‘北京’同心楼,要吃‘京川’大雅楼”之说。

1947年,北京丰泽园饭庄老板栾鲤庭在北方发展的基础上,与上海国际饭店合作经营,在国际饭店二楼开设“丰泽楼”。为使国际饭店里的京帮菜能在上海这个十里洋场占据一席之地,栾鲤庭高价罗致厨艺高超的牛毓藻、宋大镒、王殿臣、李德海、吴玉庭等,使“丰泽楼”的技术含量大为提升,有一品官燕、红扒熊掌、芜爆双脆、烤北京填鸭、涮羊肉、九转肥肠、银丝卷等名菜、名点传世。“丰泽楼”开张不久便一炮打响,京菜的清、香、嫩、脆、鲜的独特风格充分发挥,在上海食界名声大噪,品尝者趋之若骛,盛极一时。当时的社会名流李宗仁、何应钦、蒋经国、梅兰芳、张大干、田汉等都是“丰泽楼”的座上客。

1960年,胡丽妹这位“小辫子姑娘”从育群中学初中毕业后,分配进国际饭店。当时领导对她说,新中国有了女飞行员、女驾驶员、女航海员、女理发师,可就是没有女厨师,你们应该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女厨师。于是,她被指定跟京帮名厨王殿臣、王懿臣、王宜新“三王”学艺。

同时跟王殿臣师傅的还有两名男学徒。开始一星期王师傅根本不理胡丽妹,后来她发现,师傅在悄悄观察她。他没带过女学徒,总认为女孩子手脚笨,吃不得苦。当他发现,才160米高的胡丽妹每天提早一个多小时到场,把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使师傅一到就可上手干活,特别能吃苦,与烹饪这一行有缘,就正式收下了她。


师傅领进门,修炼还是要靠自己呀。京帮菜没巧劲可使,一只炒锅足有三四斤重,装满菜便有六七斤。要左手抓住锅翻来颠去,还要学会把锅向上翻,菜离锅后还要整整齐齐落在锅里。这可不是杂耍、作秀,而是使菜离火,降温,使容易铲坏的原料,在锅里自然翻个身,落下来继续加热。胡丽妹练呀练呀,左臂疼得抬不起来,又红又肿,左手虎口上也长出老茧,至今硬硬的还在。

胡丽妹是宁波人,而师傅却是山东人,为了更好地同师傅交流,她在三个月内学会了胶东话,这使师傅、师母都大为惊讶。结果师傅家的孩子山东话还不如她讲得好。

当代厨娘传奇

三个月后,胡丽妹参加了一场考试,成绩很好。过了一年,四季菜她都做过了,师傅的信心更足了。每次开席,第一批菜师傅掌勺,第二批菜就由她做,后来全部由她操作。但师傅的要求很严格。有一次做一个坛子肉,要求炖两个半小时后,肉炖得完全烂糊了,筷子挟不起来,只能用调羹舀来吃,但外表却一点不能烂糊。那次她一不小心,肉烧焦了。师傅狠狠地批评了她,并要求她吸取教训。每天开两市的空隙,厨师可以休息一会,抽支烟,喝口水。师傅就在

此时和她谈话,挑她毛病,她都虚心接受。一有人走过来,师傅就不讲了,给这位爱徒留面子。

1961年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胡丽妹跟随师傅去人民大会堂为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烧菜;此后,她又无数次为来沪访问的外国元首及其他外宾烹制精美可口的菜肴。

说到这里,胡丽妹大师告诉我:“国际饭店京帮厨师个个都有绝活,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有位山东师傅宋大镒,人称“飞刀宋”,一条鲤鱼,一剖二,在天平秤上一称,是一样重的;两只鸡和两条黄鱼剔骨只消一分半钟。胡丽妹虚心向宋师傅学习,并不断实践,后来也是绝技在身:制作北京烤鸭从宰杀、烫毛、褪毛、打气、开膛、洗膛、挂钩、烫面到烤制每一个环节,她都熟能生巧,并能一一道出其中关键。一只1 5千克重的烤鸭,不多不少可批80片。后来,到北京昆仑饭店献艺,竞能风靡京城。

1962年,胡丽妹结婚,丈夫刘如心是上海体育学院首届毕业生、新中国第一代体操教练。次年,女儿刘敏降生。1965年儿子刘洪出生。“文革”中,王殿臣师傅挨批判,被关进牛棚,罚做苦工的师傅气恼之下心脏病发作。胡丽妹去看望师傅,师傅伤心地说:“我有问题,你把师傅忘了吧。”胡丽妹说:“您不是坏人,我永远忘不了您!”师傅眼泪刷刷地流下来,告诉她:“不要把技术忘掉,以后总会有用的。”

1980年胡丽妹升任国际饭店行政总厨。胡丽妹承上启下,做好传统名菜,并有所创新。“焖烧黄肉鱼翅”,要用产于南海的“吕宋黄”。这种鱼翅肉厚、翅长,蛋白质丰富,胶质较浓。炖这鱼翅的配料有火腿、猪蹄、活母鸡、干贝,依照传统的炖、(火靠)、大翻锅等技法,咸菜光润明亮,卤汁紧包鱼翅,鲜香入味。这是国际饭店接待外国元首重大国宴上的头菜。

“糟溜鱼片”也是京、鲁名菜,在京、津两地往往用鲤鱼烹制,但江南鲤鱼泥腥味重,故用黄鱼烹制,咸菜色白汁亮,鱼片整齐如洁白的牡丹花瓣,香糟味浓郁,肉质比鲤鱼更细腻,筷挟即碎,需用调羹舀食。

类似的菜肴还有一品芙蓉虾、凤还巢、醇香鸡鲍翅、猴爬旗杆、蟹里藏珠、玉珠大鸟、雪花鸡腿等。

上世纪80年代末的那个春节,领导要胡丽妹到西郊宾馆去为首长做一道菜 糁,那是用鸡汤、米仁及糁料熬制,再加面粉勾芡成羹,食前备好佐料、点心和主食一起上桌,口味香辣、鲜美。没想到首长就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他吃了还想吃,直至被夫人卓琳劝阻为止。饭后,小平同志一家看电影,胡丽妹坐在他身后,小平同志转过头来朝她亲切地点了点头。




后来胡丽妹大师担任虹桥宾馆行政总厨。她带领众厨师创制了黑色系列食品和“全鹿宴”,并在虹桥宾馆推出“宁波食品节”,使臭冬瓜、“海菜古”(苋菜梗)、苔菜奉芋等宁波“下饭菜”勾起了上海众多“老宁波”的思乡情。

为了传承上海京帮菜技艺,胡大师除了精心培养自己的传人刘洪大师外,还培养了数十名徒弟。她还将自己50多年经验写成书,出版了《现代家政》、《京帮菜150款》二书,并参编著《上海国宾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cd2b29b1c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b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