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望天门山)

2022-04-29 15:16: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欢迎阅读!
天门,古诗

莫干山外国语小学备课纸

课题 教学 准备

预设教学流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认识了许多诗人,你们都知道哪些诗人呢?谁来背一首李白的诗?

(指名学生背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所写的《望天门山》,板书:望天门山。齐读课题。

认识天门山。你怎么知道关于天门山的知识的?(要学会看注释)



二、听读。

出示课件,听范读,说说这首诗是写什么的?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



三、自读古诗,师生轮读。掌握古诗的节奏,韵律。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指名读古诗,正音。

四、理解。

师:(过渡启下)我们已经对古诗作者、古诗大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就让我们逐字逐句品读,细细感受这首山水诗的意境吧。

1、吟诵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读了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天门 楚江 开) A:结合实际(动作)理解:断、开。(断裂、冲破) B:结合注释理解:楚江 C: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

D:想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长江浩荡撞破天门山) E:这儿主要写的是什么?(山)什么样的山?(高耸、雄伟、险峻)借山写了什么?(江水)什么样的水?(湍急、激流、奔腾)

预设教学流程

哪一个字给你印象最深?(断)

F:感受着山水的气势,我们来读一读吧。(评价:a想着这奇景震撼人心啊,你来读。b想象着水劈山断,壮观,让江水更有气势,读出来吧。c想象着你的脑中的画面,让长江之水更有神力一些,再来试试。d让江水来得更汹涌一些,e你读出力量!读出气势!f太棒了,长江更具神力了。

师:现在就让我们想象着“水劈山断”的画面,一起吟诵,再次感受长江的澎湃与奔腾吧。

G:刚才我们在学习第一句诗时,我们首先理解字词,接着想象意境,最后感情朗读。

2、下面我们来品味第二行诗:碧水东流至此回。 A:看图想象,理解:回:回旋。(板书:碧水 回)出示课件,直观理解。

B:想象: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景象呢?(江水东流在这儿转个弯) C:第一句中“断”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水劈山断的壮观画面,那么这一句中哪一个字也向我们展示了独特的意境呢?(回)你通过“回”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汹涌江水拍打岩石的声音)

D:指导朗读。(师:谁能将这壮观的景象展现给大家?a让这个“回”字再耐人回味一些。再来。b范读。这样读,会让诗句充



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第一课时

设计者

胡红阳

1、会读会背会默写《望天门山》,了解古诗的大意。会写四个生字 2、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写字,读读背背古诗,了解古诗大意。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

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件

修正策略

修正策略


满遐想的。你试试。c让这“回”字充满遐想吧。d想象着山水的气势,你来。e想啊,漩涡、水花、波涛,你再来。 E:这一句主要是写什么?(长江水)什么样的水? 借水又衬托了什么?(天门山)什么样的山?

F:师:同学们,其实在古诗中每一词,每一句都是一幅优美的画面,我们这样边读边想像画面,你就能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再现诗的意境。

G:现在让我们走入诗的境界,通过诵读再现这“山阻水回”的画面吧。

H:师:瞧,第一行诗是通过写山好像是断了,让我们感受水的气势汹涌;这一行又是明明写水回,我们感受到的是山的奇险。短短两行,却蕴涵丰富,令人遐思无限,这便是古诗的精妙所在。

3、小组讨论后两行。完成以下问题:有感情读后两句诗。这两句写了什么景物,如何把它读好? A:理解字意:出:出现。(相机板书:青山 孤帆 来) B:我们平时一般怎么形容高山的?(耸立、挺立)能不能换成“两岸青山相对立”?这儿为什么李白用了个“出”呢?(比较立和出后得出结论,立是静止的,出是运动的,出更能说明舟行江上。

C:想象这两句的意思。(两岸青山整齐排列出现,一片白帆从太阳那边驶来。

D:在这两句中,写了几种景物?(青山、孤帆、红日)

预设教学流程

E:面对这么美的景物,我们应该怎么来读这两句。指导朗读。(喜悦的心情)

4、回顾全诗

师:作者就是乘帆从日边而来,远远看山,渐渐观山(手势动)细细赏山的,所以李白为这首诗取名“望天门山”(指题目望 画) “望”字可以换成“看”吗? (不能,因为全诗的景物全是望到的。如果不望,怎么能看到天门中断;如果不望,怎么能看到楚江开;如果不望,哪会知道碧水东流;如果不望,哪会知道至此回;如果不望,就不清楚两岸青山相对出;如果不望,就不会发现一片孤帆日边来。全诗紧扣一个望字,诗中却无一个望字,这才是李白作诗的神奇所在。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李白一起泛舟,远望天门山吧。请大家闭上眼睛,想像画面,吟诵这首山水诗吧。

顺水东下,举目远望天门山……

五、拓展 1、诵读积累

师:李白一生酷爱游历,每到一处常有感而发。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漫游李白的山水世界。(出示课件) 当他站在庐山脚下,看到瀑布仿佛从天而降,他不禁吟出(全班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李白) 一种雄浑的气魄从天而降。李白还是诗情画意的,泛舟清溪,便有了(女生读)——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溪行。李白) 面对奔流不息的母亲河,那又是(男生读)——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李白》

倾听哪波涛汹涌。我们又感受到(本诗)的山水之情。 2 初感诗风

师:通过读这些李白的诗句,你对他这个人或者他的诗,有什么感受?(豪迈、浪漫、夸张、山水之情) 师:(评价)你真出色,如果李白是饱览群山的话,你就是饱览群书。

通过读李白的诗,你已经感受他写诗的特点了,你真棒!

六、课堂总结

刚才我们细细品味,大胆想象就欣赏到了李白这一位诗人的作品,我国古代还有许多诗人对祖国山水也情有独钟,本课的第二首古诗给我们展现的就是另一番别样的美景,请大家用边读变想画面的方法预习,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感受吧。

七、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断、楚、孤、帆



修正策略


2、认读,扩词记忆

3、观察理解:断、孤、帆、都是左右结构 4、师范写:楚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天门





楚江



望天门山 碧水 热爱祖国山河



青山



孤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cf7de1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c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