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重点实验室创新管理机制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果树学重点实验室为例

2023-01-18 21:26: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校级重点实验室创新管理机制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果树学重点实验室为例》,欢迎阅读!
农业大学,实验室,重点,校级,安徽

校级重点实验室创新管理机制研究———以安徽农业大学果树学重点实验室为例

作者:叶振风,李剑松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53



叶振风,李剑松

(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摘要:以我校果树学重点实验室为例,对目前建设和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重点实验室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管理模式改革与实践进行探索和研究,提出以建立常态化管理制度、促进“产学研创”四位一体为着重点的实验室建设管理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010-02

基金项目: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度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项目资助(Jf2012-25

作者简介:叶振风(1982-),男,安徽灵璧人,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实验师。

学科建设是高等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

及社会服务的重中之重,是影响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要任务。高等院校重点实验室是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高水平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建设和管理好重点实验室能为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此同时,学科建设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水平牵引重点实验室建设,二者相互依托,协调发展。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既要建立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需要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又要适应高校扩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主动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服务,更好地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1]。校级重点实验室是学校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与关键共性技术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校级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教育科技发展方针,围绕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社会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其目标是获取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加强学术团队建设,促进学科建设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果树学校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以围绕开展“产、学、研、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科研工作水平提高为主题,以创新重点实验室管理与运行机制为途径,对重点实验室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进行探索和研究。

一、对我校果树学重点实验室现状进行分析

1.实验室总体进展情况。安徽农业大学果树学科是建立较早的传统学科之一,它的前身是国立安徽大学农学院园艺系果树专业,创立于1947年。19965月,获硕士研究生招生和学位授予权。果树学重点实验室作为2004年第一批的5个校级重点实验室之一,经过第一、二、三轮共九年(20042012年)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重点实验室建设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以提升科研水平为先导,以加强学术队伍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果树学科于2008年被遴选为安徽省省级重点学科(B类)。围绕“科技兴农、科教兴皖”战略,立足安徽省,面向“三农”,不断完善果树学科“教学、科研和技术服务”的功能。




2.实验室基础条件建设情况。果树学重点实验室总面积400m2,设分子生物学室、组织培养室、信息技术研究室和生理生化分析室四个分室、一个资料室、一个学术报告室、教室,主要进行果树非常规育种、苗木脱毒与快繁、果树栽培管理专家系统开发及果树生理生化分析研究。根据果树学重点学科和果树学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重点研究方向发展需要,科研基础条件建设以公共平台建设为主,公共使用大型仪器平台的建设与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相结合,为学科建设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实验室已经购置了一批大中型仪器设备,为学科开展生化与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组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各个层次的相关研究提供全方位服务。

二、实验室管理机制创新的几个方面措施

1.完善科研设施的管理制度。实验室中科研设施的管理制度要进一步的规范,具体要规范到实验室建设和购买教学设备等的工作程序。为了进行科学实验室建设工作,要确保工作的科学和理性。在购买设备和仪器时要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避免浪费,避免重复。规范教学设备的采购,需要我们制定严格的采购程序与演示程序,验证计划、实施计划(开始采购)、承包、检验、设备和仪器登记、付款和其他方面的发展要有系统的规范规则。实验室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实验室的机构管理、实验教学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实验人员管理、实验安全管理、实验室制度管理和实验室档案管理这七类管理均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其中实验仪器设备帐、物、卡必须保证相符,实行严格化管理制度[23]

2.充实平台资源,建立促进平台共享的管理制度。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如果没有先进的科研设备进行支撑和充足的经费投入提供保障,何谈高精尖的科学技术研究;不从事重大的科学技术研究,就无法跻身于学科领域发展的前沿,就无法取得突破性的科研成就,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我校果树学实验室应进一步整合安徽省省级果树学重点学科、校级果树学重点实验室资源,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化配置。拥有了比较完善的学科平台,如果缺乏规范的管理体系,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影响力,从而无法获得优秀的科研成果。同时,如果没有建立强大有效的平台共享的管理制度,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就无法获得最大的信息量,也无法及时获取其他平台的有用资源,从而对我们的科学研究带来不必要的曲折。所以,充实平台资源,建立平台共享的管理制度对于重点实验室间的交流合作具有桥梁般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加大实验室开放与合作交流[4]

3.建立健全实验室开放及学生选拔机制。校级重点实验室要坚持“开放”的运行机制。实验室开放不但是提高实验室整体效益的有效途径,而且是促进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结合的重要手段[5]。通过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科研课题的开放,从而推动学术和科研的开放,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让他们参与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能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解决目前重点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及积极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开放实验室能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端正学生个人参与动机,培养良好的个性态度,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能力。我校在重点实验室开放机制的建设方面已经开展了许多有效措施,如为申请国家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以及综合性设计性大实验项目研究的学生提供试验场地及试验仪器设备和耗材等。充分发挥了实验室的开放性,调动了学生研究学习的积极性[67]。学员的选拔至关重要,在没有进行选拔之前,相关任课教师要利用一切的机会进行宣传,使学生明白参与重点实验室管理的意义、作用、承担的职责和应享有的权益。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端正个人参与动机,具备良好的个性态度,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8]。各大高校注意到实验室科研队伍的建立需要形成一种选择机制,机制既要确保重点实验室研究任务的完成以及学生的水平和适应能力,还要保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就需要建立基于竞争的选择机制,以评估作为一种手段来完成科研团队的选拔。同时,选择机制也应确保学生团队相对稳定,避免影响正常的实验室研究[910]


4.加强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合理规范分配实验室资金。实验室资金投入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实验室建设水平的高低。大学应该增加资金投入在实验室,鼓励多渠道筹资,学校实验室投资在学校各项总投资中占的比例应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实现逐年增长。科学合理的分配经费资源,确保优先投资重点实验室关键项目,提高投资效率。近年来,通过增加一些实验室仪器设备,部分实验设备过时,老化现象已有所改善,但一些更先进的设备缺乏完整和完善的使用、管理及维护,不能充分满足科研、教学和学术交流的问题仍然需要增加投入的资金来解决。

2008年开始,安徽省教育厅每年安排重点学科建设经费15万元;学校安排重点学科建设配套经费20万元,国家现代农业(梨)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级科研项目,每年安排30~50万元的科研经费用于重点实验室建设,这将对果树学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我校正加大对果树学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利用“省级果树学重点学科建设”、“园艺学科群建设”以及科研经费,近4年共计投入139.75万元,以添置先进适用的仪器设备,构建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教学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韩小平.浅谈普通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4 ):276-277.

[2]徐宝芳,斯琴巴特尔.试论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的几个问题[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9):37-39.

[3]石彦君,范朝阳.构建设备采购、设备管理、实验室建设三位一体工作格局的思考与实[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3):285-286.

[4]邓克英.研究型大学农科重点学科建设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届硕士学文,20081-6.

[5]刘长宏,张恒庆,李洪磊,等.实验室开放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188-190.

[6]姜科声,姜啸风.学生参与管理促进改革提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7):872-874.

[7]张顺兴.浅谈高校实验室及其管理机制[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

[8]赵成秀.民族高校学生参与计算机机房管理和维护[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3):195-196.

[9]陈昌贵,高兰英.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新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0,(3 ):26-29.

[10]杨会保,夏建全,王华丰,等.基于学生参与机制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35):181-18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d0f9b383a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1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