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15套高考模拟卷】2022年云南省普洱市墨江第二中学高三考前热身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2-05-23 17:43:5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加15套高考模拟卷】2022年云南省普洱市墨江第二中学高三考前热身生物试卷含解析》,欢迎阅读!
普洱,墨江,云南省,高考模拟,考前

2022年云南省普洱市墨江第二中学高三考前热身生物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经典实验中,没有设置对照的是

A.温特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 B.萨顿基于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C.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D.艾弗里实验证明S型菌里的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B 【解析】

A、温特的对照实验是那一个没有放过尖端的琼脂块,证明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尖端产生的一种物质,故A正确; B、萨顿仅仅是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并没有设置实验来验证,故B错误; C、鲁宾和卡门的实验用同位素标记的二氧化碳中的氧作对照实验,故C正确; D、艾弗里实验用S型细菌体内的多糖和蛋白质作为对照实验,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学科史,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的能力。

2.在肺炎双球菌转化的系列实验中,S型菌的部分DNA片段进入R型菌内并整合到R型菌的DNA分子上,使部分R型菌转化为S型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转移到R型菌内的DNA片段,其表达产物是荚膜多糖

B.由R型菌转化的S型菌,其DNA上的碱基数量关系不遵循卡伽夫法则 C.用DNA聚合酶处理过的S型菌的DNA是无法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 D.肺炎双球菌转化效率的高低与提取的S型菌的DNA纯度有关 【答案】D 【解析】

肺炎双球菌有光滑型(S型)和粗糙型(R型) 两种类型。其中S型细菌外面有由多糖类的荚膜,有致病性,其菌落


是光滑的;R型细菌外面没有荚膜,无致病性,其菌落是粗糙的。在众多的肺炎双球菌菌株中,光滑型菌株(S型菌)是唯一能够引起小鼠患败血症且能引起人类患肺炎的类型。 【详解】

A、转移到R型菌内的DNA片段,基因表达产物为RNA或蛋白质,而荚膜是多糖,不是基因的表达产物,A错误; B、由R型菌转化的S型菌,其DNA上的碱基数量关系遵循卡伽夫法则,数量上:G=CA=TB错误; CDNA聚合酶不会破坏S型菌的DNA,可以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C错误;

D、肺炎双球菌转化效率的高低与提取的S型菌的DNA纯度有关,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高,D正确。 故选D

3.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是三种常见传染病,分别由三种致病菌导致。我国政府在儿童中推广百白破三联体疫苗的免费接种,大大降低了发病率,接种后 A.吞噬细胞产生三类相应的淋巴因子 B.成功的标志是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的产生 C.效应T细胞对疫苗进行摄取、处理和呈递 D.体内出现一种能抑制上述三类致病菌的抗体 【答案】B 【解析】

疫苗是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的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因此接种疫苗能够有效预防某些传染病。 【详解】

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产生的,不是吞噬细胞产生的,A错误; 接种疫苗成功的标志是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抗体,B正确;吞噬细胞对疫苗进行摄取、处理和呈递,C错误;抗体具有专一性,一种抗体只能抑制一类病菌,D错误;故选B

4.下列有关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肺炎双球菌体内的DNA病毒

B.实验过程中保温时间长短、搅拌是否充分均会影响放射性物质的分布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噬菌体增殖过程中所需模板、原料、酶均来自宿主菌 【答案】B 【解析】

噬菌体具有专性寄生的特点,它的增殖必须在活细胞中,基本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在此过程中以自身DNA为模板进行复制和表达,原料、酶都来自于宿主细胞


【详解】

AT2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DNA病毒,A错误;

B、实验过程中保温时间过长,细菌裂解释放子代噬菌体进入上清液,导致32P在上清液中分布增多;时间过短,噬菌体可能不能把DNA注入到细菌体内,导致32P在上清液中分布增多;搅拌不充分,噬菌体颗粒更多的出现在沉淀物中,

35

S在沉淀物中分布增多,B正确;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错误; D、噬菌体增殖过程中所需模板来自于自身,原料、酶,能量均来自宿主菌,D错误; 【点睛】

弄清子代噬菌体的外壳和DNA的来源是分析问题的关键。 5.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它的作用主要是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B.由三倍体种子发育成无子西瓜,与中心体有密切的关系 C.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不存在生殖隔离,它们属于同一物种 D.上图四倍体植株所结的西瓜,胚细胞内含有3个染色体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首先①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获得四倍体植株;②用该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进行杂交得到种子发育成的即是三倍体西瓜;③三倍体西瓜结的种子再种植即可获得三倍体无籽西瓜。 【详解】

A、①过程用秋水仙素处理或者低温处理,它的作用是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A错误; B、由三倍体种子发育成无子西瓜,涉及到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分化,而高等植物细胞不存在中心体,B错误; C、由于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之间杂交产生的三倍体西瓜是高度不育的,因此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

D、四倍体植株所结的西瓜中所含的胚是由四倍体的母本产生的卵细胞和二倍体的父本产生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因此胚细胞内含有3个染色体组,D正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1d21be77ac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6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